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体察民情 (第1/2页)
康熙领着儿子们视察了民情,检验了当地的河道。同时又训了太子许多话。胤礽心中不甚烦闷起来可也只得认真聆听。 负责接待他们的知府李大人可是想尽了办法,生怕一个接待不周就落一个罪名,他可是还想着借此机会能够一路官运亨通。 等康熙和儿子们回来的时候李大人准备了戏班为康熙和太子演出。 康熙道:“今天这些都免了吧,传你们各级办事的大小官员过来。朕要接见他们。” 李知府听说忙去准备,康熙又对胤礽说:“你去准备一篇文章来,朕也得考考你。” 胤礽对于康熙的为难虽然感到头疼也只得去办。康熙又对其他的儿子说道:“你们三个年纪也不小了,各人回去好好想想这关于治水的道理,朕要考考你们。” 胤祥答应着便下去了。回到房中的时候见幼君正和宝娟在那里说话。胤祥道:“明天还得赶路,你们要不先去休息吧。” 幼君走到胤祥的身边说道:“你们皇父又要为难你们了吧。” 胤祥笑道:“你倒也巧,我还没说就知道了。” 幼君叹了句:“这治理河道水患可是民生大计。得了,我出去走走,或是找娘娘说说话,免得打扰你。” 胤祥突然拉住了她的衣袖说道:“我的好夫人,不如说说你的看法。今天你和我们一道去了,我看你很有些想法。我也想看看玛尔汉教导出的女儿究竟有何不同。” 幼君却谦虚起来:“妾身愚昧粗鄙哪里有什么见识,爷是要笑话的。” 胤祥捏了捏她的脸颊笑嘻嘻的说道:“我才不要你和我打马虎眼呢。” 幼君只得住了脚步简单的说着她那并不出众的看法:“什么治水,我是真的不懂。不过从李冰治水的事迹来看,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因地制宜’别的我也不知道了。” 胤祥大喜看着幼君说道:“我是真没发现你有如此的才思,我真是娶了一个贤内助啊。” 幼君含笑着说:“好了不打扰你了。”又回头叫宝娟:“我们过去看看娘娘。” 宝娟答应了一声,主仆两便出了门。胤祥望着幼君远去的身影,心中暗想:道理虽然浅显可是说出了真谛。胤祥又沉思了一回,直到康熙那边派人请他过去。 幼君和宝娟走在园子里。宝娟在旁边说:“刚才看爷的神情似乎带着几分敬佩的眼神在看福晋呢。” 幼君浅笑着说:“有什么好敬佩的,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他定也是明白的,我不过一个女子有什么治国的见识,那是他抬举我了。” 宝娟对于这些事本来就不上心,她只关心自己姑娘过得好不好,姑爷对她如何。不过出来这一趟仿佛还真出来对了。自家姑娘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比在京中那个宅院里明显改变了许多。 “傻丫头,你笑什么呢,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幼君在前面走着听见了宝娟的突然的笑声觉得奇怪于是回头来问她。 宝娟说:“我是替福晋高兴了。” 幼君道:“我有什么好高兴的。” 宝娟道:“我看爷整天的心思都放在你的身上岂不是好的。” 幼君啐了啐:“就知道能从你嘴里跑出什么话来,你和巧彤同是跟着我,她就比你伶俐,你只会淘气。” 两人说说笑笑来到了密贵人的房中,密贵人正在屋里沉思。幼君上前问候着:“娘娘想什么呢?” 密贵人看了看幼君才说:“我想我那小儿子,也不知他好不好。” 幼君笑道:“果然世人都疼小儿子的,娘娘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两个儿子在跟前天天见着面不好么?十八弟虽然年弱身边有那么多人捧着,什么问题也不会出的。娘娘快别担心这些了,仔细劳神。” 密贵人揉揉眼睛说:“是啊,在外面天天能见着两个儿子,等回到那座房子里去也难见上一面,说什么骨rou亲情。” 幼君忙道:“娘娘快别这么说,万岁爷知道了怕是不高兴的。” 密贵人淡然的一笑继续说着:“刚才我梦见小儿子了,他生病了。心中觉得很不安,想要找人说说话你却过来了。这一出来不知得耽搁几个月,怎么不叫我牵挂。” 幼君笑道;“娘娘首先也得自己保重才是,才有力气去牵挂小弟弟啊。” 密贵人拉着幼君的说道:“皇上这些已成婚的儿子中我看呀,只有这十三阿哥是真心疼媳妇的福晋有福气,倒让人羡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