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大明_第四十五章 万历的疑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万历的疑惑 (第1/2页)

    “儿臣也是胡乱琢磨,只是想着在上书房,中书房……中找到的字帖却是没有汉高祖,唐太宗等等的字帖,就算是咱们太祖,成祖的字也是没有帖的,可他们多是一代英主,文治武功青史留名。再看,南唐后主,宋徽宗,唐玄宗等那个不是才高八斗,可国家呢?南唐后主亡国,宋徽宗结束了北宋辉煌自己被俘,唐玄宗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这梁武帝在文学上可以说是惊才绝艳,可最后的下场……是直到今天也是唯一给囚禁饿死的皇帝。所以儿臣才有了这疑惑。”说着朱翊钧和身倒在了美人榻上继续说道:“母后,儿臣也知道这言论要是给天下士林知道是要出乱子的,所以有了这疑惑谁也不敢说,也就是在您这儿臣才能敞开心扉。”

    陈太后轻轻的抚上他的发髻,朱翊钧的这个问题不怎么好回答,她的内心不但对于才子皇帝没什么好感而且她其实更倾向于武功,这朱翊钧果然是自己身边长大,于是在斟酌一番后说道:“皇帝,现在真的可以让哀家放心了。好吧,这么说吧,这字的好坏确实不能作为能不能当个好皇帝的依据,只不过皇帝这字就像是个一块招牌,一张脸面,你想要是这皇帝在奏折,国书上是要批复的,这多要留传后世的,以后后人打开一看,这皇帝的字犹如鸡抓,会怎么想怎么看这个皇帝?”

    朱翊钧当即脸一红,犹自强辩道:“但是……但是儿子以为这皇帝还是在学问上少下点功夫的好,只要能明白事理,看懂奏折,处理政务,知人善用也就可以了,至于诗词歌赋这只能算是小道,做为皇帝还是少涉猎的好。有时儿子在想,这历朝历代太祖多是马上得的天下。而接下来多是用儒家治理天下,可最后多亡国了,那么这天下是不是真的需要儒家呢?殷商没有儒家六百年,东西两周前后差不多有八百年,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秦从法而一统天下,后赵高误国,汉刘邦取而代之东西两汉四百余年,这朝代的更替越来越是频繁,接下的皇朝更替更是频繁,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形。人人多说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儿子看到的却是自唐朝才开始了有了科举,儒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走向政治的前沿,但是也是自那起开始有和亲,纳贡,赔款有了各种正大光明伟大的理由,相应的这皇朝却是没有一个能过三百年的。母后,儿臣真的很疑惑,但是却是不能和先生讲,先生多是儒家学生。”

    陈太后闻言一笑,伸出手指在朱翊钧的额头上一点,宠溺的说道:“你呀!母后对于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很欣慰,但是儒家本身的理念无错,你该明白这皇朝更替了可这儒家始终在。所以这皇朝更替不能怪到儒家头上……”

    “可是皇朝最后会给更替不就是因为吏治败坏,贪官污吏横行,jianian臣当道吗?这些不多是苦读了圣贤书满腹经纶的人吗?”朱翊钧出声打断了陈太后的话。陈太后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这就是要看皇帝的了,皇帝把贪官污吏惩治了,不就行了?”

    “母后,你不明白。”这是朱翊钧有些个焦急,从榻上坐了起来说道:“可是我觉得对这儒家学士的优待太过了,这一中举就免了所有税赋徭役,国家的税是越收越少了,儿子这几年跟这张先生学着处理政务,眼见着这国家税赋一年比一年少,张先生为了增加税赋不得不推出‘一条鞭’各地士子官吏抗拒推诿的不计其数……”

    陈太后笑道:“你看这张先生不也是儒家的学者?科举出身?所以呀皇朝更替无关儒家,只在与为帝者是否贤明。”

    朱翊钧想了想好想觉虽然觉得很有道理,可仍然嘀咕道:“这群人整天个圣人言,这也不成那也不许,有事没事多要唧唧歪歪吵上半天,非但不觉得无聊还乐在其中。儿子见了多堵得慌。”

    “好了快进宫了,皇帝,在宫里这言论还是少提得好。言官有言官的用处!你呀以后好好和张先生学。用心去看,要看到事情的本质,以后你就会明白,这人无完人,这就要看当政着怎么用。用的当了就算是贪官污吏也是有用处的。”舆外传来的乐声已经变调,很快就要回到皇宫了。

    朱翊钧当然知道这进了皇宫耳目众多,全天下的人多盯着呢,刚才那言论那还会在提呢,只是这会子他又想到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在斟酌了一番之后小心翼翼的说道:“母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