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张居正于夺情 (第1/2页)
至于朱翊钧自从启蒙就开始在张居正的教导下学习,待到隆庆驾崩这几年对于张居正的感情一直介于亦师亦父之间。而张居正对他更是比对他的儿子还上心,万历的学业不管前朝的政事多繁忙,或是身体有什么问题,每天的申时他都会风雨无阻的出现在文华殿给朱翊钧讲课,至于他自己的儿子,因为内阁政务实在繁忙经常一两个月住在值房没时间回家,只是叫老母请了个先生教授学业。对此朱翊钧也早以知晓,心中对他的敬爱却是越加的深了。 而在政务上朱翊钧对于张居正那更是敬佩。从当年隆庆大行那会子国库空的连官员的俸禄也发不出,到现在的国库有着一千万两的盈余。朱翊钧当然知道这是张居正实行新政的成绩,他当然想继续把新政实行下去,没有皇帝会嫌弃自己的国库钱太多,只想越多越好。张居正对他来说不亚于是只会下金蛋的鹅。鹅走了金蛋就没了,这是傻子多知道的道理,朱翊钧当然也不想张居正走。 可虽然如此,当时这四个多少还多是有点犹豫,毕竟真要是‘夺情’对于方方面面的反应特别还是需要考虑进去的,但是就在张居正刚得到消息老父过世在家居丧的这四天中,一件让他们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张居正没上朝的第三天,不管是内阁僚属和翰林院的学士、侍讲读学士、修撰、编修、庶吉士们所有的官员竟然在散朝之后都纷纷穿上红袍到内阁去祝贺次辅吕调阳。而根据明朝不成文的故事,首辅去位三日以后,次辅才可把座位从右边移到左边。可现在张居正去留未定,所有的官员却都跑去给次辅吕调阳道贺,这意味着什么,这宫里宫外的四个人谁也不是傻瓜,当下四人在不同的地方接到这个消息后的,不约而同的下定决心‘夺情’。 就这样大明的四大巨头达成一致,那就是张居正‘丁忧’不得,由着冯保带头上了‘夺情倡议’的折子,随后朱翊钧和李太后一起下旨‘夺情’挽留,而张居正也在推诿了几次后决定‘夺情’。事情按说可以就此结束了,可偏偏这是在大明朝,在民风在历朝历代中最开明的时代。 当然这也不能说开明不好,但是开明过了头就真的不好了,明朝的官府有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言官!这个群体是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他们的官阶不高,但是在朝中政治上的地位却很是特殊,这可以从他们的办公地址上就能看出,他们就在内阁的对面。在大明这一朝他们的职权广泛而重大如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之。要是拿到五百年后来打个比喻来形容他们的话,用他们是一群有着政治地位和抱负的港台记者来比喻那是最适合不过了。 言者无罪,这是朱元璋给他们的免死金牌,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是朱元璋给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升迁靠得是考满,三年一考,三次两次不考绩不称职就要下台。想要称职那就只能瞪大了眼睛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朝中所有的人和事,实在没事闹怕是皇帝**中的房事也是要拿出来说说的,他们知道皇帝拿他们没办法,最多大几下板子,而一旦挨了皇帝的打,套用周立波在《中国达人秀》里面的名言:恭喜你,你出名了。 现在皇帝还没大婚,连荤多没开过,更别说至今还没亲政,这大明上下二百多个言官实在找不到什么借口。眼睛就就不免盯上了身为首铺的张居正,可这张居正平时的为人除了衣着,饭食讲究点,喜好女色点好像没什么大的错处,至于喜好女色在大明文人之间绝对不能算是问题,反倒是光荣的事。 可现在这张首铺竟然不去守孝,而要尊从皇帝‘夺情’,对于他们中的不少人来说不亚于饿狼看见了羊,再加上有心人的题挑拨,马上就有两人跳出来向他发难了,一个是翰林院的免修吴中行,令一个是同在翰林院的检讨赵用贤。他们的奏疏写得相当煽情,从人伦大义上对张居正施压。他们说:元辅昼夜为公cao劳,父子相别十九年。这期间,儿子的身体由壮而强,由强变衰,父亲由衰成头白,由头白成苍老,音容相隔开。现在父亲逝于千里之外,却不得临xue一哭,情何以堪!他们又巧妙地把“夺情”置于舆论的拷问之下,暗示这里面君臣之间恐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