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50章 离间计:刘歆的两尖菱角 (第2/2页)
是当朝国师、嘉新公上君。不过他老人家现在已改名,与先生侄儿刘秀同名。”说到这里稍一停,王则马上再次欲倒身向刘炎跪拜,口中继续说道:“往日本官与国师上君往来不薄,南阳诸事也不该他亲自过问。这次他要亲来南阳,又先谴人送来这两尖菱角,定然是王辙与陈壁两个贼子知道了本官参奏他们以后,扳着他们靠山反咬了本官什么大罪。先生救我、先生救我呀!” 已经改名叫刘秀?嘿嘿,有意思!明明是尼玛刘邦亲弟弟刘交五世孙,按辈分该算老子爷爷辈、刘秀兄弟几个曾祖辈,却非要改成与曾孙辈同名,这还真够有趣的! 然而虽然刘炎对这个时代许多事知道得并不多,但是王莽借谶语造势使其成为日后绝大多数所谓仁义君子们攻谤为最大伪君子的原因,这一点从前刘炎还是曾经因感觉有趣去看过一些历史资料时知道的。 王莽篡汉整个过程中,谶语被他大加利用,而在这谶语上对他帮助最大的,恰恰是这位大汉开国皇帝亲弟弟的五世孙、一代多能大儒刘歆。 对于这个人多能上,刘炎印象并不是很深刻。但当初在读本科时,闲来无趣跑去听过少数几堂历史系某著名教授讲座,当时那位讲授讲到儒家经学时曾经说过在清末民国初年,康有为认为东汉以后的儒家经学多是出自这位国师之手地伪经学,而梁启超和章太炎却认为他是真正孔子传人。 从这一点上来说,此人如果真是认贼做父又有大才之人,那这次他下到南阳来,定然不会好对付。而能让当朝国师下到南阳查办案件,这案件怕是更是够严重、够难办。 以新莽伪朝廷所知一贯作风上看,即便再严重的案子,如果不是遇上什么足以让王莽都难下死手去办的阻碍,绝对不会让当朝国师如此尊位之人亲自下到地方上来。 一边再次将王则从地上拽起来,刘炎一边脑筋急转想到这里,突然想到了会是什么原因:王则害怕陈、王二人反告他,他是直接给刘歆年年供奉不断的。而那二位,身后靠山也都是王莽眼前大红人、辅王莽登基的大“功臣”…… 迅速想明白,刘炎心知自己用出这不是很光彩,但是很容易让王则这头比猴子还精的老肥猪遇次大麻烦、从而更加信任和依赖自己计策要见效果了。 表面上,刘炎装糊涂地对王则问道:“陈、王二人反告大人何罪?国师前来,您不是也说往日与他交情非浅吗?又何必如此惊恐呢?” “哎呀!”顺着刘炎搀扶之后转为按捺力气,坐回椅上王则哀号起来:“先生您有所不知呀!这刘国师虽与本官往来颇深,然他此翻先派人送来这两尖菱角,暗喻却是即有左右为难与双刃利剑双层意思呀!” “左右为难?双刃利剑?”依旧装糊涂,刘炎问完后坐回到了自己位上,装出一幅疑惑表情盯住了王则。 重重点了点头,王则道:“是呀!左右为难,是因陈壁与王辙朝中之援远太强,而刘国师又与他们在朝中之援势力相当,难为本官做主。双刃利剑,是本官猜想之意。若本官此翻不能让国师大人满意,则他必不再保本管,挥剑前挥斩我、回手杀那两个直娘贼呀!” 听他说完,刘炎马上问道:“也就是说,若依大人所猜想,国师送您这两尖菱角实际上在告诉您,如果您不能给足他供奉,这次他就不再保您了?顺带着,也收拾一下他在朝中的同等势力非友高官在南阳羽翼,我理解的对吗?” 再次点了点头,王则说道:“先生之智,当时无双。正是您所说这样。” “哈哈……” 听他证实了自己理解没错以后,刘炎突然爽朗地放声大笑起来。 不明白刘炎怎么突然笑起来,王则问道:“先生笑甚?我这里都要火烧屁股了,您怎么还笑得出来?难道先生已经……” “钱乃一味良药,有明目张胆之奇效。大人何必如此慌张,哈哈,他要钱便给钱。您有几许身家,国师不会不知吧?相信他不会真要借此机会,将您这样一颗摇钱树连根拔起吧?”不再藏着,刘炎说到这里突然又想到了什么。 稍一停语,再开口时笑得更加灿烂:“《七略》之书,成作已久。但是一直以来都因篇幅太大,若想全篇抄记所用简牍实在太多而不能广授各地。等这位国师大人到了白水,元真一次送给他百本可轻松随身携带其父子最得意佳作,不比送他多少金钱都更能令他满意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