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55章 卖弄圣人学,自报真身份 (第2/2页)
绝顶的品思。学生斗胆问一句恩师,您认为一个是几代人都想为天下、为苍生谋更多福利、本来出身是低贱商籍中人,一旦他真有机会实现终生报复时,还会去干违背王法之事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如元真所说之人,当明此理。夫子又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身低贱者,往往都是深谙此理、谨慎为人者。夫子再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从你口中多日来王则竟与汝往来不多一事上想,他该非小人也。既非小人,必知利害,老夫信他不会真行私商事也!” 看着刘歆摇头晃脑间一连引用了孔子三句话,刘炎心底好有阵暗自作呕:卧去尼玛的吧!说你胖你还真就喘上了。你再胖,能胖得过王则那头肥猪? 你学问再大,有必要时不时就拿出显摆一下?根本不在乎别人感受、半点公德心也不讲嘛?行!你吖的背孔子曰,老子小时候似乎也学了不少…… 意念瞬间急变,刘炎再开口时也用上了孔子的话:“子曰诗三百,一以言以蔽之,思无邪也。在学生眼中,王则、王大人就是个思无邪之人、宽慰待人之人。若恩师、甄君侯信晚辈察人之能,就请莫信小人推搪、真行栽赃之言。” 背诵孔子曰,这是两千以后上了初中、想在语文考试上想过关必须得去做的事。刘炎从小被老师们说成是“文武双全”,也恰恰是因为那个时候刘炎有很多天赋性原因,让刘炎在文言文上一直是翘楚。 加上现在又是一颗脑袋里,装着两个人的大脑。原来这身体那主人小时候,想必更是苦读许多圣贤书的主儿。所以在刘歆“引经据典”后,刘炎直接搬出圣言来为王则做担保。 这一招一用完,再看甄阜和刘歆。两个人看向刘炎的眼睛里,同时露出了赞赏目光。他们的脸上,却又浮起了怪异笑容。 望着刘炎,刘歆小片刻后才重新笑着说道:“元真既然于圣人学如此了解,那安能不记得圣人亦曾有言:巧言令色,鲜矣仁。你这连翻说辞,虽是句句在理,难道就怕老夫与甄候把你看做少有仁德之人吗?” 我靠!怎么转头对老子开炮来了?仁德,那是个什么东西?只有你们这群借着圣人当幌子、人前风光人后心慌慌的家伙才每天挂在嘴上。老子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那到底是个什么鸟东西? 老子只知道一点,想活着就得拼命。要么武力为自己争取更好生活条件,要么凭脑袋混出一片好田地。你们这群家伙口中天天倒是喊着仁义道德了,但是似乎谁也挡不住你们争权逐利吧? 在你们争权逐利的时候,似乎也从来不会去注意什么仁义道德这些无味的东西吧!真要是视仁德为第一生命,怕是你们谁也不可能现在坐在这里、变着法的绕弯子盘剥底下官吏、为你们自己谋取更大私利吧! 脑袋里如此想,刘炎口中立即答道:“宁为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不敢有违圣人教喻,所以也曾读过不少书。在书中,许多人都是道貌岸然、包藏祸心。而学生不想学他们,所以即便二位上官置疑学生,学生也不会感觉任何冤屈。” “宁为真小人、不做伪君子……”闻言重复了一遍刘炎这句话,刘昕脸上羞愧色一闪而过后重新看向刘炎:“元真倒真是坦荡,圣人之学理解实不在老夫之下啊!只是你说即便我与甄侯把你当成小人你也不感觉冤屈,这又是何因呢?” “因为学生现在力陈事实,求保王大人,也是暗藏私心而全非秉公。” “暗藏私心?”闻言面生惊疑,刘歆目不转睛看着刘炎问道:“你暗藏什么私心,可否也君子坦荡荡,言则必言明呢?” 我去你大爷的君子坦荡荡,对你们这群家伙真想做君子,那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君子一动口,小人就颤抖。小人一动手,君子两步并做一步走。让老子在你们这群小人面前做君子,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心是如是想,面上不露半分,刘炎丝毫不含糊对其答道:“元真即入凡世间,即已入仕途,就必须遵从师门教诲寻大贤、大能之人而侍之。王大人仁德宽慰,治理抚睦井然有条。处事敏锐果断,正是下官最好选择全力辅佐之人。” “再者说,城门失火,必然殃及池鱼。王大人若是此翻被误判落罪,学生势必很难再遇若王大人这般辅佐之人,而且很容易连坐丢职、自保难安。”说完私心,刘炎微微侧头向甄阜看了一眼。 只见甄阜听到这话先是一惊,尔后再与刘炎四目相碰瞬间,露出了一丝会意笑容。即便他蠢得象头猪一样,但是他怎么可能听不出刘炎这话里的另外一层意思呢? 说是王则是值得一位鬼谷门生全心辅佐的正主,实际上刘炎这官刚才就已经说明白了,是他甄阜给的。明里刘炎是在辅佐王则,可暗中真正一直在帮着他不断想计策去捞实惠最得利用即得者,不恰恰是他甄阜嘛? 既然会意,甄阜也就不再多想其他,有刘炎在这里,他根本不用再自己去想怎么从王则身上借机多榨出点钱财来。 所以他笑着拦过了话,对着刘歆一拱手:“国师今日能的此子为徒,相信即便百年之后,世人也会因此子奇才而不致忘却国师也!哈哈,景章恭喜子骏兄能得此高徒了!” 其实从一到城门前,刘炎就一直在刘歆面前执弟子礼、口口声声以学生自称,甄阜就已经猜出了刘炎用意。 攀龙附凤,只要想在新莽朝廷里做官,没个够硬的靠山绝对不行。刘炎想在甄阜之后再攀上刘歆这根高枝,又对他没有太多影响,所以直到这时他才来做了个顺水人情。 对于这些刘歆当然也能想得到,但是刘炎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才华,更让刘歆相信如果他收下刘炎这个弟子,以后准是他沾弟子光时候远多于他这一个已经半个身子入了土的老人家更多。 还有一个最为关键问题,就是刘歆既然顺着谶语去改名,其内心里已经存了反王莽、自己当皇帝的心。而以刘炎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才华,无论是谁想成大事,都必然会是一个极大助力。若是他现在不趁早把这样一个奇少年收归其用,没准日后反容易成了他篡回大汉江山时最大的敌人…… 脑袋里盘算一翻,须臾之后刘歆终于下了决定:“稍后先正式升堂问询此案,元真拜老夫为师之事,三日内行礼。不知元真可愿否?” 话语稍停,刘歆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疑云浮面地问道:“元真你是修行之人,但是似乎鬼谷门生从未有孤寡入门者吧?你俗家何所在?是何庙堂呢?” “不敢欺瞒恩师,学生本是朝廷重缉追捕极度重犯!”先是扔出半句话,见甄、刘、王三人闻言全都惊得目瞪口呆,刘炎却从容地继续说出身世来:“学生与恩师同宗同祖,都是执嘉公之后。只不过学生乃是孝景皇帝庶子、中山靖王后,而恩师您乃开国楚王裔孙。” “什么?你是刘氏宗族?”愕然神色挂在脸上,刘歆听到这里拦话再问道:“你是为何有说你是重犯呢?河北各处几次造反,似乎都无后人留世呀!即便有免死者,也都早已谪边充军去了啊!” “家父乃是前朝南徐侯,学生俗家名为炎、表字季真……” “啊……” “你、你、你,你是舞阴八队里的智囊刘季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