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宋_第一百一十七章 提前的军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提前的军报 (第1/2页)

    金陵城,南唐皇宫御书房。

    今天在座的人可是不少,除了之前的晋王李景遂、六皇子李从嘉,七皇子李从善,还多出了四人。分别是皇长子李弘冀、齐王李景达、重臣韩熙载、当年从寿春突围而出的刘仁赡。

    “父皇,探子回报说,周皇柴荣的病情加重,可能没多少日子了。”李弘冀率先奏报。这位皇子年纪近三十岁,长的颇为健壮威武,皮肤黝黑,性情与长相与其父,其弟大相径庭。

    韩熙载哈哈一笑:“北周太子只有四岁,主少国疑,政局必然不稳。这是天赐良机啊!我朝大军北上必能一举收复江淮,或许还能另有奇功呢!”

    “儿臣愿亲自率兵出征,收复江淮!”李弘冀立即请缨,对此他自信满满,更不愿意别人抢走功劳。

    齐王李景达道:“北周在江淮还有十多万大军,这一点还是不容小觑啊!”

    “不错,北周在江淮势力依然强大,弘冀你要小心些才是。当年皇甫将军就是在淮南为国捐躯的,刘仁赡将军也是吃过大亏的。”晋王李景遂适时地补上一句。

    李弘冀没好气地白了叔父一眼,正要说话时,刘仁赡道:“江淮尚有北周大军不假,可主帅林旭现下返回了汴京。韩令坤,李谷之流不必担心,淮南周军就如没牙的老虎,不足为虑。”当年李景遂对他撤出寿春表示质疑,还进谏处死自己,多亏李从嘉帮着说好话,才使得皇帝考虑清楚,幸免于难。自此之后,刘仁赡等人对李景遂便没了好感,经常“热情”地为其拆台。

    “而且万一汴京有变,只怕淮南的兵力还有有所调动,到时候就对我国更有利了。”韩熙载说出了自己老道的预测。

    李弘冀不屑道:“林旭不在,淮南周军就更不堪一击。即便是他在又能如何?我还真想会会他呢?看看传言到底有几分可信?”

    如此一说,李景达、刘仁赡等参加过当年淮南之战的将领均感脸上无光,李弘冀是表明了看不起他们。刘仁赡不禁心道:若真见了林旭,看你还能嚣张几时?皇帝的几个儿子中还是六皇子最为谦和有礼,偏过头去,李从嘉的目光却偏向了门外,不为瞧着众人。

    自从三年前元宵节在秦淮河边惊鸿一瞥之后,李从嘉对那回眸一笑便难以忘却,梦中也时常想起。他曾发动自己国公府的人暗中帮忙寻找,奈何没有一点下落。鉴于叔父和大哥的敌意,他有不敢大张旗鼓请求父母做主,唯恐为人所诟病。况且那个女子是何家小姐?家世姓名?有婚约与否?这些他都不知道。

    这两年到了婚配年龄,父母经常为他提及某些世家小姐,但他都一一婉拒了,只因为那回眸一笑的倩影。其实在李从嘉看来,不一定非要娶到那位美女,若是能再见他一会,或是能做个朋友也是一件妙事。

    这三年除了一次皇宫家宴外,李从嘉都会在那一天回去当年那个地方。奈何众里寻他千百度,终究伊人无觅处,只得黯然憔首归。今日是腊月十五,还有一个月又是元宵佳节了,不知道她还会出现在秦淮河畔的灯会吗?

    正想到此处,突然有人道:“六弟,你在想什么呢?”李从嘉猛然一惊,抬头见大哥正注视着自己,意识到自己是在御书房里,对刚才的政事竟一点也没留意。适才李璟已经准许了李弘冀出兵淮南的请求,众人无论心中怎么想,都表示了祝贺与期许,唯独李从嘉没有反应。

    随着李弘冀这一声质问,众人的目光都转向李从嘉,这位六皇子瞬间有些不知所措。

    “六弟,御书房议政你都走神?你对国家大事就一点也不关心吗?”李弘冀再一次质问,虽然语言表情严厉,但内中却很高兴。对皇位威胁很大的弟弟不问政事,今天看的出是确确实实的走神,作为长子的他怎么会不高兴呢?

    “我……我……”李从嘉面红耳赤,不知该如何解释,总不能说自己御书房议政时还想儿女私情吧?要是那样,疼爱他的父皇也不会原谅的,传出去更会成为大笑话。于是李从嘉决定撒一次谎,面对众人目光,起身跪地,缓缓说道“母后近来身体不适,儿臣实在挂心,以至于书房议政失态,恳请父皇责罚。”

    李璟一听,轻轻一笑:“书房议政走神确实不该,不过念你忧心母亲身体,孝心可嘉,便不责罚你了,起来坐下。”李从嘉低头起身,心中惭愧不已,多亏母亲病了,自己才有个借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