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千古英雄人物之一】《曹cao》 (第3/3页)
名遂鹊起。 为政清正。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曹cao任济南国相。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权贵,贪赃枉法,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cao到职,雷厉风行,即时奏免八个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 正邪分明。济南yin祀风盛,祭汉初诸侯王刘章祠庙就达六百之多。庙里yin杂涌入,邪恶灵体占据泥塑偶像祸乱世间。曹cao到,砸毁泥塑偶像祠庙,杜绝官民乱行不合正道之祭祀,铲除低灵乱鬼。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年轻曹cao初出官道,即以雷厉果敢彰显其王者治世风范。后秉政为汉丞相,曹cao普除yin祀。 二、举义旗,诛暴乱,护幼主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崩,十四岁皇子刘辩登基,即是汉少帝。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何进与袁绍密谋尽诛宦官,太后不听。绍等又为划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何进采纳之。 曹cao闻而笑之,不以为然:宦官自古至今都有,只是主上不应过于宠信,以至于此。如想惩治,杀掉元凶即可,何必招徕外兵!若要一网打尽,难免透露风声,我见此事要以失败告终。(“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至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纪五十一》)断言,乱天下者必是何进。 何进召董卓进京,卓未至而何进已被宦官张让等击杀。卓到,废少帝辩为弘农王而立陈留王刘协,即是汉献帝。京都大乱,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后董卓又鸠杀太后及少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一月,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带剑上殿,专擅朝政。(注:古时礼仪,入朝应报名字,不可大摇大摆,这里天子允许董卓不报名字、稳步上前。) 董卓表曹cao为骁骑校尉。曹cao判定董卓终必覆败,不从,变易姓名,逃离洛阳。董卓派兵追捕,通告捉拿。曹cao经中牟(河南中牟县)时,被怀疑而拘。功曹心知是曹cao,向县令进言释放之。 曹cao东归至陈留(兖州境内),陈留孝廉韂兹以家财资曹cao起兵。义兵讨伐董卓,曹cao竖起招兵旗帜,上书“忠义”,集五千人马,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堂弟曹洪、曹仁等于此时投奔曹cao,日后均为曹cao帐下大将。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正月,关东州郡也纷纷起兵讨董卓以应曹cao,计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胄、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绍自号车骑将军,曹cao行奋武将军。众豪杰多归心袁绍,唯济北相鲍信独谓曹cao为不世出,能拨乱反正之人:“夫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乎!”深知曹cao乃不世出之真英雄,建议曹cao顺天义,挑起拨乱反正重任。 二月,董卓见盟军势大,徙天子迁都长安,留屯洛阳,焚宫室。袁绍等因卓兵强而不敢进。曹cao建议:“举义兵以诛暴乱,大军已合,诸君何疑?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然众将皆不从,曹cao独自引兵西进,到荥阳汴水,与董卓部将徐荣交战,曹cao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曹洪将自己之马交给曹cao,cao不受。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曹cao回到酸枣,见诸盟军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曹cao再次献策:“诸君听吾计,使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无人听从。诸将对攻打董卓畏缩不前,却为了利益自相残杀。袁绍胁迫韩馥让出冀州,自领冀州牧。 袁绍、韩馥欲立北方的幽州牧刘虞为主,袁绍私下连皇帝印玺都刻好了,曾于座中向曹cao炫耀帝玺。此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曹cao以诗《蒿里行》记述此时乱象。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殷之切切,满纸忠义,曹cao怀天下民生疾苦,悲各路诸侯为利益而争夺,置大义于不顾。虽不合于众,孤立当时,仍然忠心护持幼主汉献帝。曹cao曰:“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军、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jianian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曹cao数谏不听,义师坐失良机,其失望何其深重!眼看“万姓以死亡,生民百遗一”,他“念之断肠”。明白众诸侯只知自保谋私争利,他知不能指望他人,自己却力量薄弱不能胜敌,几乎丧命,其心何其悲怆!然既已决定“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你们诸君向北面幽州刘虞称臣,我自去西讨董卓),护主兴国、救民生死,一己担道义,虽千万人,吾往之也! 此后,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密谋诛卓,策动中郎将吕布,使为内应。夏天,四月,献帝大会群臣于未央殿,卓朝服乘车而入,吕布等奉诏杀之,百姓歌舞于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