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_第二百三十四章 众人坐等胤礽杯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章 众人坐等胤礽杯具 (第2/2页)

满尚书的轿子,他可是胤禩的老上司了,看见胤禩的轿子,连忙吩咐让路,并且打帘子跟胤禩打招呼。胤禩点头回礼,毫不客气地超越了吏部尚书的轿子往前走。

    接着,胤禩又诡异地碰到了兵部尚马尔泰大人,十三爷胤祥的老丈人,大清三块兵符其中之一就掌握在他的手中。老大人看见胤禩的轿子到,同样客气地让开了道路。胤禩一路打招呼一路“超车”暗自感叹皇阿玛真是给了自己一个好差事。

    唯一一个每天上朝的皇子,惟一一个握有实权的皇子,还是众皇子中唯一一只谁都看得见的肥羊,偏偏这种身份还伴随着层出不穷的敌人和窥伺者,敌人走近,自己还不能随便出手,必须像牵线木偶一样时刻注意康熙的指令。这种日子,实在是太考验人了。

    轿子到金水桥下的时候,胤禩发现比自己早到的官员大有人在,自己一下轿子,众人一窝蜂上来打招呼,表情各一,有拜晚年的,有奉承探口风的,也有横眉冷对一脸鄙视的。胤禩来者不拒,全都笑脸相迎,不痛不痒地打着太极,在场的官员都是老油子了,心里急得要命,脸上还要假客气,云山雾罩地讨论一下康熙四十八年的展望。

    倒是胤禩的老上司吏部尚书比较诚恳,上来打过招呼之后一脸的担忧:“王爷,今天恐怕又是一场暴风雨啊!”胤禩嘴角一翘:“不管怎么说,辛苦的总是我们吏部的人员。”

    吏部尚书被他一句“我们吏部”暖了心,是啊,廉郡王爬得再高,他也是从吏部一个小小笔帖士慢慢爬出去的。别人都说雍郡王在户部怎么怎么出色,只有这位吏部尚书明白,胤禩会大清吏治档案化管理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

    他亲自整理抄录,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建立了大清有史以来最完备的官员档案,既完整,又方便查阅,他提出了俸禄明细的创意,把固定俸禄和绩效奖金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且从来不把这些算作是自己的功劳。他推动了吏治改革却没人知道,比起胤禛只会想方设法抠银子,胤禩明显更得同事们的心。

    但是这一切,只是吏部官员之间的秘密,他们都知道这位皇子的处境有多尴尬,母妃身份低贱,使得他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把自己隐藏好,不能随心所欲。皇上把他的儿子养在身边,表面上是窿宠实际上动什么心思只有他自己知道。

    廉郡王根本没可能继承大统,如果皇上真的有心,良妃就不会在生了龙凤双胎之后还戴着罪籍。皇上把廉郡王捧上台面,却不给他竞争的资格,这就好比在催肥一只填鸭,把什么好消化的不好消化的一股脑儿全塞给他,让他表面上肥硕无比,风光无限,实际却是个花架子,不会跑不会跳只能闭着眼睛等死。

    金水桥下的的众人在热络的寒暄中等到了内侍的传唤:“皇上驾临武英殿!”众人松了一口气,皇上看起来不是积蓄了很久准备爆发。不然的话,今天就该是登临太和殿了。

    众臣陆续在武英殿前集合,康熙那标志性的明黄御撵出现在视线当中,大家都忍住了伸长脖子看一眼十几天没见的大老板今天气色如何。但是想归想,没人敢真的那么做。康熙的御撵在众人面前两丈远的地方停下来,吴书来扶着他下撵,紧接着就是一嗓子:“皇上驾到,众臣早朝!”众人呼啦啦跪了一地:“臣等恭迎圣驾。”文臣匍匐,脸贴着地砖。武将脱帽,单膝点地。

    康熙慢悠悠地走近,目光在文臣堆里扫了一眼,这才快如武英殿,走到龙椅上坐了,一摆手,吴书来又是一嗓子:“万岁爷临殿!”众人这才站起身,掸掸身上的尘土,鱼贯而入,文臣武将武将分两边站好,大家都低着头,等待康熙发话。

    结果,康熙的话让人大跌眼镜:“朕拟正月二十视察永定河水利,随行皇子名单已经拟定,三贝勒,雍郡王,廉郡王,十三贝勒,十四贝勒随驾。着工部满汉尚书,户部满汉尚书,以及同行。”两个被点名的部门负责人连忙出班领命。

    关于皇二子胤礽,众卿可有什么处置意见?”康熙班眯着眼,仿佛精神不济的样子,问出来的话,却让人心惊rou跳。众人琢磨着,大家伙都是来听风辨音的,不是来做出头椽子的,皇上你这话问出来,却是害人于无形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