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百问题库胡伯庸篇 (第1/3页)
1、“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是指哪本书吗? A三略B六韬C孙子兵法 《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与《六韬》齐名。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当时武学必读书《武经七书》编入。 2、“TheartofwarisofvitalimportancetotheState.”这是哪本中国兵法英文译文中的一句? A三略B六韬C孙子兵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SunTzusaid:TheartofwarisofvitalimportancetotheState.Itisamatteroflifeanddeath,aroadeithertosafetyortoruin.Henceitisasubjectofinquirywhichcanonnoaccountbeneglected. 3、“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这句话出自哪部兵书? A《纪效新书》B《何博士备论》C《曾胡治兵语录》 《曾胡治兵语录》是中国近代语录体军事著作。蔡锷辑,共12章,1.4万余字。《曾胡治兵语录》中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前十章为治军问题。主张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练兵要严格。兵机、战守两章为战略战术问题,讲究持重谨慎。主张“简练慎出”,无充分准备不轻言战。以后发制人为主,又注意抢占先要以求先制,重视以主待客持久待变,提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战法重奇正。防守强调掌握重点,进攻重机宜,行止重谨慎。 第二章用人 1.今日所当讲求,尤在用人一端。人材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力,有考察之法。 2.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3.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词,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斯先哲之恒言,虽愚蒙而可勉。 4.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大抵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言语无此妨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乡气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样,行事则知己不知人,言语则顾前不顾后。其失也,一事未成,物议先腾。两者之失,厥咎惟均。人非大贤,亦断难出此两失之外。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以上曾语) 5.一将岂能独理,则协理之文员、武弁在所必需。虽然,软熟者不可用,谄谀者不可用,胸无实际、大言欺人者不可用。 6.营官不得人,一营皆成废物;哨官不得人,一哨皆成废物;什长不得人,十人皆成废物。滥取充数,有兵如无兵也。 7.选哨官、什长,须至勇至廉。不十分勇,不足以倡众人之气;不十分廉,不足以服众人之心。 8.近人贪利冒功。今日求乞差使争先恐后,即异日首先溃散之人。屈指计之,用人不易。 9.人才因求才者之智识而生,亦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用人如用马,得千里马而不识,识矣而不能胜其力,则且乐驽骀之便安,而斥骐骥之伟骏矣。 10.古之治兵,先求将而后选兵。今之言兵者,先招兵而并不择将。譬之振衣者,不提其领而挚其纲,是棼之也,将自毙矣。(以上胡语) 4、我国兵书中关于阵法,哪本书最有名? A《鬼谷子》B《握奇经》C《将苑》 《握奇经》,中国古代关于八阵布列的兵书。又名《握机经》、《幄机经》。1卷,380余字(一本360余字)。相传其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撰,姜尚加以引申,汉武帝丞相公孙弘作解。另附佚名《握奇经续图》1卷,晋武帝时西平太守马隆《八阵图总述》1卷。 5《孙子兵法》中记载,如何调动敌人主力? A诱B攻C守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我军想要打,敌人虽然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同我作战的,是因为进攻敌人所必求的地方。” 6“打草惊蛇”属于何种计策? A混战计B攻战计C并战计 第三套攻战计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原典】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按语】 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jianian所藏也。” 【故事】 魏军兵败木门道。 7《尉缭子》中主张让军队齐心,首先要做成什么事? A筹集粮草B鼓舞士气C明确军纪 高度重视军队的法制建设。认为军队必须首先建立严密的制度,“凡兵,制必先定”,“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强调严明赏罚,“刑上究”,“赏下流”,并制定了诸如联保、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