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柴知事强力施新政 (第2/2页)
警察事务所,知事兼所长,改警务长为警佐。改城防团为保卫团,自已亲任团长。改汛营为保卫团,改把总为标统,下设什长数人。区设民团,下辖平梁铺、涧池铺、蒲溪铺、铁佛寺、旋窝5个总团,每个总团设团总一人,置区衙门总办军政事务。全县各镇、铺设22个民团分团,设团长一名,完成团总交办的事务。各自然村落设保,任命保正一人。全县机构形成为一个整体,统一号令,实行联动。抽精壮农民为团丁,平时分散耕作,遇警集结作战,大力推行清匪、安民新政,受到全县民众的拥戴。 民国初成,大力倡导放足、剪发、禁烟、禁赌四项新政。时间不长,汉阴县境内社会逐步安定,经济慢慢复苏,民众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涧池铺有个大户人家,老爷叫彭万聪,四十多岁,是柴知事的远房亲戚。柴知事到任汉阴后,将彭万聪任命为涧池铺团总。 彭团总新官上任,在镇公所前,当着各乡保人员,将自己的发辫一刀铰断,举着三尺长的辫子对大家说道:“镇公所今天开张了,新政要有新气象,柴知事给我们交待下来禁烟、禁赌、放足、剪发四项新政,我们首先要从头上做起,我彭某人第一个带头把辫子铰了,你们一个一个也得给我把辫子铰了。剪辫子就表示你们拥护新政,哪个不铰辫子,哪个就是跟我彭某人过不去,就是跟柴知事过不去,就是跟国民政府过不去”。 在场的保长们听到彭团总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哪敢不从?也跟着剪掉了发辫,引得满街民众到处议论。 彭团总发布的第一号布告,在全镇到处张贴。只见上面写着:为维护新政,凡出入本镇人员,除官吏大绅不受检查外,凡所有留长辫的男者,均需剪去发辫,方能通行。无顾违规者,将予严惩。 第二天一早,镇团丁在全镇各路口设立哨卡,人手一把剪刀,对过往男子,不由分说,咔喳一声将辫子剪去。路人见状,纷纷躲避。 县公署派汉阴高等小学堂学生来到涧池铺,打着旗子,吹着洋号,协助团丁向行人宣传新政。青年学生和开明人士见状,认为剪辫是好事,纷纷主动来街口要求剪辫,一天下来,街口便堆起了一堆发辫。 涧池河南岸有一家姓赵,夫妻两经营着铁铺,生意红火,小有家产。膝下有两位活泼可爱的公子,延请了一位私塾刘先生为之启蒙。 这天刘先生带两位公子到涧池沟踏青,返家时见到团丁在路口站哨剪辫,刘先生是位开明人士,经学生宣传便主动让团丁剪了自己的辫子。跟随的两位公子见先生辫子剪了,也叫团丁给自己把辫子剪了。回到赵家,赵铁匠家的媳妇见儿子发辫被剪,立时虎威大发,诟骂先生“枉为人师”,把刘先生的脸抓了个“桃花怒放”。赵铁匠也不干了,把先生一顿拳脚打得口吐鲜血。 彭团总闻讯,怒不可遏,这还得了,剪辫第一天,就发生这样的事,此风万不可长,必须严惩。便派团丁刘进先、沈寿柏前往,以抗令剪辫、辱师伤害为名传讯赵铁匠夫妇。 赵铁匠是个认死理的人,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不忍割舍”为由,拒绝传质,与团丁刘进先纠缠在一起。 沈寿柏上来帮忙,赵铁匠身大力不亏,将拉扯的沈寿柏摔了一个跟头。沈寿柏哪受过这样的窝囊气,发起恨来,一棍子将赵铁匠打得*并流,当场身亡,跟随的其他团丁见出了人命,悄悄溜了。 赵家媳妇发疯似的跑到镇上衙门,找到彭团总,哭诉团总光天化日之下纵容团丁杀人,非叫交出凶手偿命不可。 市民听到哭诉,也都来到镇公所门前大街上,声援赵家媳妇,恳请团总主持公道。 沈寿柏打死赵铁匠后,自知闯下大祸,无法交待,不敢回衙门,逃往山中去了。 彭团总上任伊始,便发生大事,自知理穷,怕引起众怒,只好好言抚慰,多花费些银两,将赵铁匠厚葬,随后发出通辑,捉拿沈寿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