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二十六回姮娥出策联盟抗战 周军俘虏十二翟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回姮娥出策联盟抗战 周军俘虏十二翟王 (第3/4页)

,笑道:“我岐周的膳夫现在都会用计打仗了,何愁不胜。”便采纳高取的意见,传军师前来一道用餐,说膳夫今天做了几道很好吃的地方菜,一道来尝试一下美味。真是一个厨师不搞菜谱而研究起兵法来了,看来高取的儿子高凹升职的问题已不成问题了。

    语仲应传而来,走在路上,语仲心里想,岐周公决不是让他来品尝小菜的,必有要事,或者难事,不大方便以正式的方式交代来暗示,所以才叫自己来吃饭,一来以示恩宠,二来在饭局上,吃饭时无意中说些什么,不当正式之意。什么事呢?陛下会不好意思说出口,语仲实在想不出来。

    语仲到来之后,季历叫道:“师侄来了,开饭,喝点小酒。”酒还是地方老酒,窖藏多年,醇香扑鼻,原酿高度酒,没有勾兑,季历赞道:“此酒确实味甘如辰露,醇厚而味正,天下难得的佳酿,来干一口,不要一爵全干,原酒,度数高,少少喝,慢慢品,今天喝个痛快,喝酒要喝高度酒,不然就是喝一半酒一半水了,那感觉,喝到嘴里的是酒,咽下去的是水的感觉,那是找不到酒的感觉。”季历开心的说着,端起酒爵咪了一口。而小菜也确实精美,也是当地特色小炒,还有那红枣,是当地一特产,美味可口,个大,皮薄,rou厚,质地细密,口感松软,纯正香甜,甜中带酸,微酸而不涩,树上自然风干,是一道美食佳肴。

    酒喝到一半时,季历对语仲说:“师侄,你看这人,和什么人在一起时间常了,这人就会被同化,你看,就连我的膳夫高取现在都会用兵了,你说有意思吧。”

    语仲笑道:“高膳夫现在不研究菜谱而研究起兵法来了,要改行从军啊,到我的军中做参军吧。”

    季历笑道:“师侄,刚才高取对我说,‘陛下何不象上次一样,来个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再俘虏几个王爷回去向天子交差,此次战役不就结啦,押着这么多的翟王王爷回去,那才叫凯旋而归。’军师,你看,你看,膳夫用起偷袭之计了。”

    语仲笑道:“原来高膳夫是想回家啊,想老伴儿了吧。”语仲知道岐周公为何叫自己吃饭喝酒了,既然如此,那就开心的喝吧,班师的事明天再说不迟。

    语仲对季历说:“师叔陛下,来,师侄敬你一爵,一爵干了,我保证让你凯旋而归,过不了几日,我就按照高膳夫所说,再俘虏几个王爷让师叔陛下凯旋而回。”

    季历一听语仲此言,便开心的一饮而尽,满满一爵二两的高度白酒,豪爽的一口干了,回家的力量,一爵酒算什么。“来师侄,再干一爵,明天你就安排偷袭计划,我们来个最后的决战,决一雌雄,决一胜负,决一死战,我可以确定,那几个被俘虏的王爷是生不如死的痛苦,不是我虐待他们,我们善待俘虏,是他们无法接受俘虏的滋味,心里接受不了,从王爷的王宫到俘虏营,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江山美人尽失,心里的落差,不敢想象,从奴隶到将军,再苦再累,有光荣感,有自豪感;从将军到奴隶,是失落感,一落千丈。何况他们是养尊处优的富几代,贵几代,世袭之下的王子哥,被俘虏的感觉,哎,如果是我季历的话我会怎样做!”

    “陛下言重了,陛下,不可能的事就不要假设了。”语仲说道。

    “我只是酒后失言,随便说说,突发感想。”命运的事,谁也说不清楚,季历的感想真的会在自己的身上应验吗?如果应验的话,违心之论,这叫一报回一报。后面告诉你季历的结果。

    酒畅人欢,兴尽而散。

    语仲第二天早上起来,想起昨天喝酒的事,语仲怎么也不明白,按照岐周公的性格,不可能会半途而废,雄心勃勃的季历师叔,难道看到失道寡助的下场了吗?他能看到如此的远吗?还是冥冥之中的第六感觉?不管怎样,反正是要回岐山了,最后一战,收尾之战,一定要胜,然后乘胜而回,胜利而回,叫凯旋。看来无论如何,最后一战必须胜,如果不胜,还是回不了,不能是被打败而回。如何才能百分之两百的把握取胜呢?战争最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对我方都不利,看来要想全胜,真地要靠天意了,不过谋划在人,等待天时,时机一到,水到渠成,先谋划好在说。

    语仲开始不睡觉的想,偷袭已经用了几次了,难道还能用吗?这人总不会跌倒在同一个坑里吧,不偷袭,以我方现在之军如何对付得了对方六万之军,就算用计,用阵法,也不顶事。看来唯一的出路还是偷袭,疲军之战加偷袭已经成为历史,现在要的是天机。

    语仲苦想多日,心里有点概念化了,语仲下令收集俘虏和战场上缴获的翟人的衣服和装饰物,还有翟军的武器和战马,全套都是翟军的装备,你怎么看也看不出是周人,无法分清你我,周军的唯一表示就是脸上涂了两个黑圆点,象两颗大黑痣,以次来区分敌我。这是偷袭的第一要素,和以前的偷袭有所改变。

    为保万无一失,语仲考虑到第二个要注意的是语言,假冒翟军,一说话就穿帮了,就露陷了,语仲下令从大军中找出会讲陕北高原片的方言的将士,全部挑出来应付对话,其他将士一概不许开口讲话,假的和真的没什么区别。

    第三要解决后顾之忧,作为最后一次的战斗,中军没有必要设在前线,万一对方反扑过来,前后不能顾及,语仲决定,中军所部,岐周公和军师自己连同六位翟王全部撤退到西河境内,确保万无一失。大军一动,中军就立马退回西河。

    还有,这六千多名的俘虏,如何安置呢,干脆也全部押到南境去,两百里开外,种地去,教他们种桼粮,黄土高原雨水不足,桼粮耐干旱,适宜在高原种植。军师下令,押送俘虏立马动身。

    还有一件事,两军实力悬殊差别到底如何解决,两军数量相差一半还多,万一在偷袭过程中,双方打起来的话,不就成了送上门的rou包子,瓮中之鳖。既然是最后一战,就全军出动,各路人马全部上阵,数量上虽处于劣势,但全部出动也好充实一点兵力,不然太分散力量了。

    其实大军也不必都去,语仲又仔细的盘算一下,翟军大王在后方军营,不大好偷袭,二王有第一勇士翟捷相伴,加上马中幖帜的高头丝栗,无人能敌,大王军营只好放弃偷袭,九王有布玛岱保护,也难对付,有两位王爷不再军营,还在外出联盟,十一位王爷中去掉四位,还有七位可以俘虏,我军就分成七路去俘虏七位王爷吧,不管哪位王爷被俘虏,也算我们偷袭成功,可以乘胜班师回岐山,即使王爷没有被俘到,俘虏几个大将也行,反正现在手里已经有了六位王爷做底牌,只要有个借口,有个名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