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三十三回伐翳徙戎周军智取 文丁防周季历自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回伐翳徙戎周军智取 文丁防周季历自绝 (第4/4页)

,现在季历反而心无顾忌,心死了,心死等于人死,想我季历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也算高龄了,死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不死才是可怕的长夜,孤老而终,迟与早没什么区别,没区别,那就早点上路吧。

    季历选择自绝。

    季历自绝了,岐周第二代大王,就在被天子文丁软禁囚禁的第二个月选择自绝,享年七十三岁。

    一代伟人,周国的重要奠基人,开国元勋之一,扩土建疆者,永世长存。

    季历自绝,天子得知后,也不禁惊讶,说:“季历有骨气,好样的,寡人佩服你,念你帮过寡人的份上,赐你回祖地安葬。”

    周国上下得知岐周公季历殡天,不禁大哭,全国哀悼,悲哀之余,姬昌把岐周公的遗体运回岐周,安葬于祖庙旁。

    岐周公季历的死,周侯姬昌,二王子虢仲,三王子虢叔,任王后等等家人及诸多大臣都认为是天子文丁所害,只是不知是如何害的,而天子下诏说:“季历因病医治无效而终。”岐周公的后人当然不信。

    周国与大商的关系日益紧张,矛盾日益激化,恶化的事态开始升级,已升到一级战备状态。战备已经开始,部署已经启动,语仲放言要拿下文丁的头颅来祭祀岐周公季历。

    一个大商天子文丁,要当事人公季对先帝武乙之死负全部责任,导致季历不能善终。

    一个小邦之国的新君王,要对父王季历之死讨个说法,为父报仇雪恨,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可不报。

    双方冤冤相报何时了,占时还不知道,一代人,两代人,还是三代人,商周世代恩怨情仇真正拉开序幕。

    姬昌开始为大商掘墓。

    有的人认为,以现在的周国的实力,豪言壮语说的要这样那样的话,此话说来为之过早,岐周还成不了天下的气候,不客气的说,就是不自量力,过高的估计了自己,认为打下个戎人小邦就不得了了,就认为天下无敌了。大错特错,大商就是大商,站在那里不动,不还手,依你现在的周国实力,让你推你都推不倒。文丁咳嗽一声,你都被震的受不了,还提文丁的头来祭祀季历,季历受得起吗?季历导至武乙大帝之死在先,算是理亏在前,何况小邦周和大商占时还不在一个级别上。如果硬拼,吃亏就在眼前,不忍则祸。

    也有的人认为,姬昌决不会忍,因为他觉得自己很行,除了掌有重兵之外,还有自己懂得的八卦,天下第一,无人能比,横行天下,姬昌还不知道天下八卦还数不上他,大商还有个姓咸的天官,号召力,影响力比他强十倍有余。军事力量对比,更不谈了,差的太远,不堪一击。姬昌不信,决不可能,姬昌决定一试高下。

    再说军师语仲,年龄已高,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思维已经落后,时代的进步,打法已经不同,还用三十年前的军事化已经明显落伍,就连余力都超过他,还不要说大商的军师,大商的军师,凭借势大力强,一打仗就是大排场,大手笔,大商已经很多年,很多代都没有打过败仗的记录,即使有个别意外,而后也会再战一场,肯定胜,从无悬念,这就是大商,这就是大商的军师,什么叫大国,这就是大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保持不败的记录,即使在最差的环境下,国内最乱的情况下,还是保持不败的记录,没办法,太强大,大国重器厉害,包括人。

    语仲以前确实厉害,现在是衰老的厉害,敢出此狂言,也证明他老的厉害,老糊涂了,说出的都是糊涂话,语仲年代已经过去,就连岐周公本人也好久没有派遣他到前线了,因为他的战法太老套,不够创新,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语仲如不即时退位让贤,周国的恶运势必牵动所有周民。

    还有一人更是狂妄,就是虢仲,主政余地,带兵三万,与大商王畿之地相邻,早就安耐不住了,他要立头功,新主上位,现在也轮到他来一展才华,一展身手,让大哥看看他也不差,为报父仇,他是一马当先,立马前沿阵地。

    事态无法控制,局面相当危险,箭在弦上,一触即发,除非有人可以扭转局面,扭转乾坤。否则,这一年的商周大战免不了。即使今年免了,过两年还是免不了,因为周人现在让太多的胜利冲昏头脑,又在战争中获取了太多的利益,同时新主上任,又要表现某些另一种形态,以告世人,以告天下。此话放这里。

    人没有遇到挫折,就不会成熟,就不会长大。一帆风顺中长的是霸气和骄横,目中无物。

    人在仇恨中就会失去理智,失去理智就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让仇恨冲昏了头脑,决策就会偏差。

    有些人就怕你没有事情发生,一旦有事情发生,他就有理由借题发挥。周人这么多年来都是靠此发迹壮大的,不管是征服,还是无奈的诚服,无一例外的都是外界的因素成就了周人的今天,是敌人的力量的反作用力起的效果。这成周人成功的秘诀。这一次计划攻商也不例外。所谓仁慈,是对待国人百姓,又所谓征讨不义,是为战争找个合理的借口。

    谁对谁错,没有个标准,就看谁胜,谁胜,谁就是标准,谁就是正确,错误一定在对方。因为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

    哎,战争,为的是什么,至今无人能回答的对。不管你怎么回答,都逃不脱有为战争找借口的嫌疑。不信你试试总结归纳一下历朝历代的战争,诸侯古之间的国内国外的战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为这些战争找个合理的理由,答案只有你自己心里知道。

    周人的借口有了,不可能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就此一搏,如果打胜了名利双收,为父报仇雪恨,还有可能座上天下共主的宝座,谁会放过这个机会,姬昌有信心一试身手,希望意外出现。

    为何当初文丁不借口武乙奇案灭了岐周?又不是没有能力,这个问题,就留给你来思索。商周要开打了,我来不及说,我要去看看双方的对弈如何,是否会真的打起来,谁胜谁负,谁是谁非。

    谁对谁错,我说不清楚,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