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八十四 回巡视天下太山祭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 回巡视天下太山祭祀 (第1/3页)

    话说周成王以“实现成王盛世,天下太平,不用刑法而德治天下”为梦想,已经推行几年了,成王除让天下穷苦百姓和受灾难民得到仁慈的救助之外,还推行德治,推行宣教仁德谦让,道德素质教育,道德规范,以及人的道德底线和社会公德教育。需要树立道德模范人物,作为道德标杆和事迹推广。

    公元前1030年,周成王十三年十月,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现在周国大地上,其人就是妫(gui)远,妫氏庶子,陈国人,陈国一个看管粮食仓库的庾吏小臣,此人看管粮仓,一般人认为,担任此职的人都是硕鼠,肥差,家里一定不缺粮食,最起码不会饿死,而这位老兄不然,人在粮库,却被活活的饿死。此事传出,大家倍感不解,这人就在粮库,怎会饿死!世上有如此高尚的人?有如此傻的人?世人都不信。

    事出有因,妫远家上有多病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八个孩子,老婆还要看管年幼的孩子们,无暇劳作,一大家人就靠他每个月拿的薪水养家糊口,自己虽是看管粮仓的守粮人,但妫远是个具有高尚的人品的人,在他认为,拿国家的粮食也是偷,是监守自盗,是个不道德的人,是个小偷,是个鼠辈之人,自己不愿意做,也没有想过要这么做,他也不想降低自己的人格,哪怕饿死也不干偷鸡摸狗之事,尽管这是公粮。

    这天早上,妫远发现家里粮食已经不多,离下次发粮还有七日,可能还不够到发粮时,就有可能断炊,妫远一狠心,自己没有吃饭就去粮仓上班去了,一直饿到晚上也没吃饭,到了第二天,妫远又看看家里的粮食,脸色难看的去上班去了,又没有吃饭,两天下来,饿肠饥肚,饥饿难耐,看看眼前这一堆堆粮仓,妫远去水池边喝了喝水充饥,就这样,妫远一直坚持到第六天中午,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倒在粮仓边,饿昏过去,到第七天晚上,家里人发现妫远没有回家,到了发粮的日子,家里还在等米下锅,于是就到粮仓寻找妫远,妫远已经饿昏两天,家人同事把他抬回家抢救,已经太晚了,抢救无效,饿死身亡。他老婆哭着说:“你再坚持一天,就不会饿死了。”

    这个事件传到陈国长公主太姬的耳朵里,太姬赶紧派人送粮抚恤其家人,并收养其八个孩子到宫中生活。长公主把这事讲给了弟弟成王听,成王很是感动,决定为此人立个牌坊,并表彰其饿死不吃公粮的高尚的道德情cao。并封分以此人为道德模范,树立道德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这不是笑话,而是德治的效果。

    再说成王规定的“侯、甸、男、采、卫五服诸侯君,六年到京都朝见一次;再六年,周王按时巡视诸侯一次”的制度已经过去五年,明年就是第六年了,周王按照规定,要巡视天下诸侯了。成王很兴奋,这是他第一次巡游天下,还没有到过这么多的地方,还没有到过这么多的诸侯国,成王想去看看,成王想看看自己的天下究竟有多大,成王开始激动,开始睡不着,开始为明年春天的巡游做各项准备。

    激动总是难免得,对于一个二十六岁的帝王,对天下的稀奇和探知总是会的。谁不想走出去看看天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不要闭门造车,坐井观天。

    周成王十四年三月,成王安排好宫廷大臣的具体分管事务后,于三月一日开始巡视天下诸侯。成王出行这天,太史毕公高率在镐京的群臣为成王送行。

    成王身穿彤裳的朝服,头戴王冠,身带八彩华玉,出应门,坐周王六架马车,车顶为黄銮座驾,手边是珪玉镶嵌花样的扶手。由趣马亲自御驾,侍卫虎喷将军护卫王车左侧,百尹勒马王车右侧,左右携仆紧跟在王车两侧,前面一百甲士开道,随行大臣有芮伯、彤伯、毛伯,税赋艺人、内廷官臣有常伯、常任、准人、缀衣、小尹、等大臣,紧跟王车其后,三千虎喷军紧随在后面护驾。

    太史毕公率六卿大臣,三司官员从应门右边出,与成王话别,恭送陛下。

    百官士大夫,百司庶府,表臣百司从应门左边出,恭送成王陛下。

    在群臣恭送之下,成王的巡视组的大队人马向东方进发。成王第一站是东方,泰山,五岳之首。

    到四岳校正周王朝的法制制度,看看诸侯各地执行的怎样,各地区的地方制度怎样,是否有与王朝的制度和礼制有冲突。诸侯国所在的方位就近到方岳来朝见,王对诸侯普遍评级,讲明奖赏,晋升提干与降级使用。这次诸侯要做述职报告和朝贡。

    当然,以成王为巡视组组长的巡视队伍,沿途要顺便游玩一下,或者到想去的地方去玩一下。

    沿途诸侯,当然也会迎接成王,这是自己的主子,自己的天,谁会慢待?谁会不乘此机会表现一下,一表忠心和孝心,何况成王年纪轻,喜欢什么,各大诸侯早就摸得清清楚楚。可大家对成王的巡视行程安排,并没有人知道,成王对外说是第一站是黄帝陵,第二站是太原,第三站燕京,第四站是齐。第五站是泰山,第六站是徐州,第七站是淮盐,第八站是扬州,第九站东吴,第十站是越,第十一站是蜀,第十二站是西羌。其实不然,成王私下觉得这要太长的时间,离开朝廷时间会太长,夜长梦多,还是随机而行,零时决定。其实此时成王心里已经决定直奔东岳泰山,接见东方诸侯国君的朝见。

    当大队人马到达渭水河边时,成王下令改船行,沿渭水到黄河,顺水而上,到达鲁地,再转陆地,到泰山。

    毛伯侯得令,立马改陆路为水路,大队人马分乘五十艘大船,浩浩荡荡的顺势而上,向东而去。

    沿途百姓都沿河两岸观看大王船队,有的地方还锣鼓喧天,表示欢迎。当然,这都是当地官员安排的欢迎仪式。成王没有上岸,只是在船上向岸上慢慢的挥了挥手,表示接受和回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