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回 审判大将激活军心 (第1/2页)
周邵王下诏师旂(qi)伐东夷邾国等国之后,回过头来处理内部事情。 燕国上报,兄终弟及,由姬克三弟姬旨继位,为燕侯旨。 房伯建议说:“这帮居功自恃的老臣后裔扰乱王朝礼制,虽然不能派兵前去纠正其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可以相对进行惩罚。” 虢城公附和道:“这次几个老臣重臣的后裔犯了礼制的大错,对日后王朝大宗世袭体制的破坏程度有着深远的不良影响,应当让其后人,因为失德而得不到重用,以示惩罚。” 邵王接受两位重臣的建议,他也是不想管姬姓人自己内部的权争,就同意姬旨为二代燕侯君,只是正式取消第二代召公在朝廷中继续担任西方伯世袭职位。以及一同取消东方伯,周公后裔和毕公后裔具不再担任世袭方伯的爵位。 从这一刻起,周王朝东西方伯分治东西诸侯,才彻底结束这种两派独揽大权局面,自从成王元年开始,一直到邵王元年,长达近五十年的东西分治专权才算结束。 史家说,自此,周王朝微弱,指的就是王朝统治力和权威性开始微弱,具体指大宗嫡长子世袭体制的混乱想象,没有及时彻底纠正,而是任其发展。不是说周王朝的国力微弱。但是,这也不是邵王不想纠正这种乱象,而是纠正这个礼制,需要动用大型军事战争,否则,已经上位的地方诸侯绝不会自动退位,世上没有这等好事,篡位的诸侯君,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何况这几个还是自家姬姓兄弟,属于内乱,邵王不想因此大动干戈,只是象征性的作了惩罚。因为邵王现在重点朝政事务,放在征伐东部诸侯动乱上。 再说邵王命师旂率师讨伐东夷之事,两个月过去了,已经到了三月,尚未有结果,原来师旂大军内部出了问题,这问题还相当严重。 率军统领师氏旂(qi),他的手下大将军们不服从命令,尤其是以德将军为首的众将,反对东征,抗议不从王令讨伐邾国。 说到底,太平时间长了,谁想上战场?送死不说,打的还是自己的亲戚。原来他们与东夷族有通婚史,算是上几代人的娘家。贵族阶层鼓动德将军,反对出征,违抗君令,认为法不责众,随军史官弓氏,将他们告到白国君懋父处,白懋父无奈之下,传令将他们带到白国都城艿(nai)邑,拿下德将军等,交军法从事。 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出来,军事法庭对德将军、显将军、古将军三人分别加以处罚三百锊,并上报中史书,记大过一次。众将不服问,仗还没打就罚?白懋父给予肯定的回答。师氏旂,铭刻鼎彝,永不得反案。师旂鼎铭文说: “唯三月丁卯(四日),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虺(hui四田叠加)。史厥友弓(氏)以告于白懋父,在艿,白懋父乃罚德(得)显古三百锊。今弗克厥罚?懋父令曰:义敉(mi)()厥,不从厥右征,今毋敉(mi)剘(qi)又内于师旂。弓(氏)以告于中史书,旂对厥敢于尊彝。” 这段话的原本意思是,邵王元年三月四日,师旂的部下众人不服从王令去征伐仲虺(hui)莱邾后人邾国的叛乱,史厥官弓氏将他们告到艿邑城的白懋父那里去,白懋父于是罚徳将军显古三百锊。徳将军不服说,今天还没攻克叛军就罚?懋父下令说,安定平乱,义不容辞,不从,不愿随军出征,今不等平定克敌就罚,为的是维护师旂的内部军威。随军史官弓氏,将此事上报中书史,记录在案。师旂为了感谢史厥官,铸鼎铭文于宝鼎。 这是历史上青铜鼎铭文第一次记载军事法庭的具体内容,也是明确记载中史书的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中史载书。左、中、右三大御史的有力确认。同时也是有“书”这个字的撰写,不知当时“书”究竟长得是个什么样子。 铭文中的方hui(四田叠加,作者认为不是大家说的雷字,而是hui字,仲虺(hui)莱邾,商汤的左相,(四田叠加,读hui,通虺,人名),山东滕州人,受封薛国,其后人有姓莱,姓邾,姓曹,姓邹。所以作者认为这个四田叠加hui,方hui,就是虺方,指的是邾国。 铭文中的史官弓,而不是史官引,是个姓氏,弓姓,没有引姓。 在艿,艿,可能就在有艿氏的古城。 铭文中“今毋”后面两个字,应当是敉剘,敉mi安抚,安定,敉平。剘qi,克,割裁,信。 这段铭文记载了将军首领德将军对和平厌战到违抗军令的程度,而且是君令和王令,这不是一般的小事,是关乎朝廷国体的大事,这事要是传出去,这战士的心就散了,军心涣散如何打仗,白懋父建议师旂换将领,封锁消息,让儿子白贾亲自出马率师出征。这事还不能让邵王知道,如果邵王知道师旂如此无能,统兵不力,这个师旂如何下得了台,这个白公主主张武力相国,如何立住脚。白懋君只好隐瞒事实真相,虽然中史书载入史册,不对外张扬,然后回复邵王,开赴东方战场,已经出发。 任何事都是纸包不住火,邵王还是知道此事,因为监军姒玵不可能为他兜着这么大事,几个监国子入狱,已经打破不刑的先例,成康之治已经结束,仁德之治已经被谋些不良分子破坏。即使成康盛世之时,按照姒玵的为人,也是不可能隐瞒事实。何况姒玵曾经是先王康王的虎喷将军,得意心服。邵王派姒玵前去担任监军,也有此层关系。 邵王虽得到此事消息,他还是保持沉默,因为他的白夫人是他的至爱,邵王相信白懋国丈能够解决此事,邵王也就没有声张,就连白夫人也不知此事。现在白贾率五万大军已经赶赴东夷,到达鲁地边境,和邾国军队对上阵,准备开战,此事就算过去了。 可时隔不久,白夫人终于知道此事,白夫人对邵王说:“陛下,本夫人向你保证,此战如果失利,本夫人愿意代父受过,并亲自挂帅上战场,激励战士奋战沙场,为国效命,把厌战的情绪调整过来,为人民释放仇恨,为国家创造安定,为人间保卫和平,战争为了和平,英雄们,战,为周王朝的明天继续昌盛,效命沙场吧,英雄辈出,永垂青史的时刻到了。本夫人实现以武相国,以貌悦夫。” “你想感动朕?你想学巾帼英雄妇好?没门,朕还没上战场,怎轮到你!宝贝夫人,放心,你哥哥,你父亲不会让朕失望的。何况还有姒玵将军。你出场的时间还没到,待朕出征时,一定带上你。”邵王动情的说。 “我期待他们的凯歌,我期待陛下出征的哪一天。”白夫人激动的说。 “夫人说的对,把成康盛世带来的厌战情绪调整过来,和平盛世,保家卫国,也许付出的是脑力和体力,动乱年代,一个军人为保家卫国要付出的也许是生命,生命成可贵,卫国价更高,这才是将士们要做的,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天职和使命。朕要打造一支有血性有胆略的甲士,是随时能战,战之即胜的周王朝大军。”邵王倍感的说。 “英雄,谁是英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