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一百三十五回 徐延治水富极一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回 徐延治水富极一方 (第1/2页)

    话说穆王这边,自从任命启伯当了太宰宰相,百官事务都交给了太宰,内务交给了伯臩(jiong)太仆长,太仆长是朝廷命官,不是家奴,当朝带太字的头衔有几个?一个太师,一个太保,一个太傅,还有一个太宰,最后就是太仆长,地位之高,可以想象。太仆长伯臩这个人,大家还不了解,这个臩字了得,臦(jiong)字,两个臣字背对背,正反两方面,表明是明的暗的都来之人,也就是穆王在作册《臩命》中说的,耳目之官,不单要光亮的,明亮的一面,还有另一面的意思,正臣反过来,但不是逆臣,佞臣,嬖臣,也就是耳目之官的意思,暗地里也要有一双黑色的眼睛,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人们用来寻找光明,而伯臩用来注视这个黑夜里的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和盯死穿过黑暗伸向王室的黑手。

    伯臩是个人物,精力旺盛,每天只睡四到五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对内务官的管理很有一套,采用两年轮换制,不管你是什么背景,什么关系,只要到两年时间,这个岗位必须换人,轮岗对调,离岗要离职审计,被审出问题的,就地免职。

    第二个就是追究责任制,问责制,只要是你处理过的事务,终身都有你负责,即使轮岗或退休,一旦有问题,就要追究责任。

    第三个法宝是,保密制,你在的岗位,和你曾经在过的岗位,一旦消息外露,都有受到怀疑和被追究的可能,而且是终身制,此罪,按照对外泄密王家机*以最高点的追究,可能被秘*决。

    在这个高压下的内臣,谁还敢乱来。

    制度刚开始,总会有人试法。房太后的传令官,妇氏(官名),在一次传令之后,无意中将密旨内容透露给他人,被伯臩得知,当场廷杖一百下,一个女人,怎经得起一百廷杖,当场毙命而亡。妇氏,是太后的传令官,是太后的亲信,近臣,来头之大,可想而知。

    伯臩廷杖致使妇氏当场毙命,事情闹大了,穆王出面向太后解释,房太后也只好认了,还好,太后是明理明法之人。

    事情的影响还没有过去,一位侍女又出了错,她将穆王的行踪透露給了师君,尽管师君是虎喷军的内廷侍卫最高长官,但也无权知道王上的行踪,此事又巧,被伯臩遇到,伯臩又当场将穆王侍女给廷杖致死。

    这下,后宫所有人员都怕了,连死两人,都是王宫里最体面之人,一个是太后的妇氏,一个是王上的侍女,据说这个侍女王上还很喜欢,而伯臩照样处理了她们。朝廷、王家、后宫的内臣以及从业人员,无人不害怕自己犯错误,个个小心翼翼从事。

    太仆长的严明,让穆王近臣有了坚守不渝的规矩,他们形容自己,进了王家,等于进了温柔的监狱,做了内臣,就是到了一不小心就得上吊自杀的人间天堂,要想活在人间,就得小心,小心,再小心。如不小心,就是自杀。这就是誓言,忠于王家,忠于王上的誓言,一个自杀者的誓言,坚守不渝的誓言。因为这是这个位置需要遵守的法则。

    内府内臣,是遂人将要和正在布网的理想之地,可惜,这张遂人网,被太仆长扼杀在摇篮里。也许遂人梦想太过了,他们认为乡人可能有一天控制了朝政大权,他们遂人就来控制内宫大权,美梦刚做,就灭了。王宫内臣是什么地方,难道王上让你在睡梦中进行斩首行动?你也太小看王上了。乡人网,之所以让他暗中存在,是穆王想用时间来消灭他。

    穆王四年,朝廷内处于和睦状态,大臣效力,老臣眼看体力不支,有的已经开始病倒,有的开始殡天,新生力量开始上升。如穆王估计,再过两年,三朝老臣也就差不多了,乘下不会有几个,乡人网也就差不多要随人走而彻底破了。

    穆王这是朝好处想,可他忘了一条,就是人是感情动物,是会有感恩的心,感谢知遇之恩的人,为数不少,这是什么恩?就是仕途的提携之恩。这种恩情有多大?因人而论,因事而论,有的人就是豁出性命也要感谢提携之恩的,你说这恩有多大?恩情的大小,与性命同等。穆王忽略了这一点。也就意味着后面升上来的人大多是他们的体系,结构没变,隐患还在。目前无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启伯也老了,再干几年太宰,也就差不多了,他的梦想就是能遏制乡人大网,目前看来是达到效果了,至于以后,后面还有能臣上任,这个机会就留给他们吧。

    穆王的大手笔与大概念计划已经形成初步设计模型,他要效仿武王之志,完成父王昭王未完成的遗愿,实现开疆扩土,使周王朝的疆土不断扩大,同时有力地巩固周王朝对天下诸侯的统治,成为统御四方,威震宇内的大王,上可比夏启、商汤、武王,下诏告后代君王的一代雄主。这是穆王想了三年之久的宏伟目标和治国蓝图。

    南征北伐,东平西狩,这个计划得到房太后的反对。她就像当年反对昭王一样反对儿子穆王的对外扩张,她希望穆王象成王、康王一样守成,成就第二个成康盛世,一切对外扩张都靠动武力征服,征服必有牺牲,唯有牺牲多壮志,对房太后来说,行不通,昭王南巡不返的冤魂还在汉江,阴影还没过去,刚过三年守孝期,就提出对外扩张的主张,房太后不答应。

    盛妃也反对,如果穆王姬满不出征,自己愿意永不为王后,甘愿做夫人,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和平的热爱,对姬满的至爱。

    穆王在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反对声中,只好占时先放下伐荆方的念头,等待时机,为父报仇,是迟早的事情,从大局出发,以孝为先,以爱至尊,先放一放征伐之事,不是不伐,时间问题,姬满是什么人,不要说一个荆方不在话下,就是东南西北之四方之极,他都要征到,这是他的雄心,因为他年轻,刚才三十岁。年轻的王者,总梦想着成为有为之王,千古流芳的君王。

    穆王对盛妃之举,也很理解,因为父王的白夫人给她灌输的一夫一妻制的新概念她正在努力实现。她要做出表率作用,穆王就势封盛妃为淑人,既然没有嫔妃,哪来的王后,穆王就如此的跟她开玩笑,这玩笑开得一点也不过分,穆王最少目前还是一个老婆,就淑人盛妃一个仙女,能坚持多久不纳妃,还不清楚,淑人认为最少也得过了引力期,四十岁或者五十岁,淑人很自信的这么认为。她要永保青春,她要永保吸引力。青春是外表,引力是内在。

    可他们忘了王家无私事,婚姻是结盟联姻最好的裙带,王上需要,如果有十几个老婆,有十几个老婆保护,有十几个老婆的娘家的诸侯君保护,你这个王上做的不是稳稳当当的,穆王是什么人,还需要女人保护?他的致理名言是:“男人在女人的保护下,一天天肖廋,男人靠下半身生存,生命就会暗淡无光,男人躺在卧榻之上,围着一群仙女蚕食,和死尸没有区别,即使活着,也是行尸走rou。”这话说的,让老婆多多者,无地自容。可大臣诸侯不那么想,和王上攀亲,那是攀,攀上这门亲事,那就是国亲,国戚,国舅,国丈,谁不愿意,都是搞政治的,谁不懂。哪能容得你盛妃一人独享,王上纳妃是迟早的事,容不得他不纳。大臣诸侯君这么想。

    穆王是有新思想的人,追求的理想是一统天下,推行扩张主义,东西南北,他都要强征。他已经派出四支分队,从四个方向前去勘查远方之人,每支队伍十人,他要看看天下到底有多大,这大地到底是无穷无尽的大,还是如贤人所言,有个极点,是圆的,是方的,还是不规则的形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