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一百五十回 封黄帝宫建中天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回 封黄帝宫建中天台 (第3/3页)

---------

    附,作者对俗界参佛之悟佛三味,天保九如的独家见解。一看而过,不作正文

    佛界发展历史较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从公元前588年五月园日,转世弥陀在他三十八岁之时,修炼成佛,成为佛陀,佛陀真正修成正果以来,佛家因其倡导向上扬善,保佑平安为宗旨,解世人心理精神之疾苦,为世人在心理上消灾免难,祈祷平安,用佛心在精神上教化尘世之人,普度天下生灵,让世人俱成善果,因此,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世人的认可。

    求佛之人世间众多,信仰自由无可说长道短,然俗佛两界有别,俗界求佛存在误区,求佛在自身,自己在求佛的过程中度化自己,净化心灵,庙堂僧侣是度化的形式和媒介,也是传播佛学文化的途径,佛的本意绝不是让所有的世人都吃斋念佛,过非正常生活,更不是让所有的世人来当和尚,以青灯黄卷相伴终身,如果是这样,那么世上不断了人间烟火,所以尘世之人,做尘世之事,佛祖只能以一袭青烟超度众生,扬善福佑,弘扬佛心,在精神上教化尘世之人。

    佛者重在佛心,佛心即人心,心为人之根,命之本,血脉之源,佛心是佛之根本,修佛需修心,人心所向是正心,也称正果,佛心含盖善心、仁心、慈心、良心、爱心、孝心,凭此心而论,凭此心而行走,凭此心而为,用心去处世为人,修佛是修心,故修佛需从根本上修炼,将歪心、黑心、狼心、恶心、歹心、毒心、邪心、坏心、狠心、丧心、祸心、违心、背心、亏心、私心、贪心修成正心佛心,以成正果,否则人就不安心,劳心、闹心、堵心、痛心、焦心、惊心、乱心,进而伤心、灰心、悲心、死心,修成佛心成正心成正果,人就会顺心、宽心、称心、放心、开心、安心,心安则理得,因此修心是修佛之重要环节,修行人之根本,其他一切环节都是修佛形式。人之初性本善,后天随世俗变化而变化,心分左右室,一边是善心一边是恶心,善恶之分在于修行教育,恶人也有善的一面,善者也有恶之嫌,一切相对,故根分善根,恶根,善有善果,恶有恶果,也称因果,即事情的起因与事情的结果,所以后天的教育与修行特别重要,强调修心养性,性为心生,习性成惯,惯成自然,修行去恶扬善,通过修佛而固善心。

    佛者何在?佛在心中,心中有佛,心想事成。达摩说世上没有佛,佛为人心中之一念想,人与佛神交的向往,佛本无一定存在形态,佛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愿望所想,佛音是佛之心声,世人都认为佛可以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道的事情,这看不到的东西,听不到的声音,不知道的事情为何许,其实是每个人自己内心不可对外人言之事,只能对自己选择属于自己可信赖的佛倾诉,故而每个人心中的佛都在自己心中,只有自己明白求佛为何,佛为何物,因此佛之境界即天机不可言破之理,知而不言,金口不开,只是默听倾诉,所以求佛之道即求自己心中的佛之保佑,求解开自己心中的魔障,求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望的实现,同时在求佛的过程中得到对为人处世的灵感参悟,感悟人生的道理,和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回顾,及正确与否的确定过程,并对对错的醒悟与亡羊补牢的挽救决心,于是求佛可以说是每个人自己求自己的事情的改变的愿望。求佛即求自己,自己度化自己,这也是一个静心回顾一个人的行为对错的过滤过程,修佛,不知这一点,也是枉修。

    佛者塑像,佛界诸佛即人心众生,佛像是上千年来世人对人心的总结归纳想象勾勒出大众心中的各种需求愿望的代表人物,如观音菩萨是保平安慈善和传宗接代的佛佑之佛,有菩萨心肠,送子观音之说,这也是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具体化的一个表现,有这类心里需求的人就会拜拜观音,可是大家朝拜观音,为何只知道观音常常身居南海呢?而不在北方呢?无人可解。不,有答案,因为南方主生,所以观音身居南海,故有南海观音之说,也成为生子之神,那她为何不进陆地?因为穆王在哪里种下穆陀树,有了神界分界线。

    而如来佛祖,弥勒佛等众多的佛都有其具体化的人心代表。佛之灵验源于人们心中所想的事件的改变和实现,如愿望的实现与恶运的改变,这都是通过与佛的神交与沟通后的心理倾诉暗示和心理疗法,在与佛的倾诉和心理暗示下,后随自己的努力得到满意的结果,若今年没有实现愿望,明年再拜,年复一年,直到实现,心中的愿望实现后,还要感谢佛之灵验,周而复始,佛便成为人们的心灵的精神支柱。由此看来佛学文化不但要归属哲学,还应归属于心理学科,同时起到向善惩恶的导向引导作用。

    佛之缘份,佛界和信佛之人对身边的万物和事件的总称为佛缘,主张一切随缘,具体的说十二缘觉乘,即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己与万物的关系称为缘,如婚姻,人物事件,衣食钱物,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朋友同事,周边事件等都是每个人一生中遇到的事情,称有缘之人,有缘之物,有缘之事,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没有满意的结果的称为有缘无份,两者统称缘份。结善缘是佛之三要之一,即一去其烦恼,二广结善缘,三普渡众生。

    佛之修行,修佛之法众多,佛界坐禅颂经,吃斋念佛等行规文理,百姓众生修佛,因心里需求和条件不一,故修佛表像各异,所以修佛体会,心得精髓无有相同,其实,世人只要心中有佛不需三拜九叩,一拜也可,视为礼节,不需吃斋坐禅,一切修行方法都是表面上的功夫,是专业佛文化现象,众生修佛不必为,道法自然即可,如只知坐禅不知为何坐禅,只能表明心之虔诚,心诚而心与行为不改从善,何用,正如光想肚子是不会饱的道理一样,应修其心行其善,万事随缘,方成正果,修佛修心,佛心无量。是为俗界参佛感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