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回 群舒受罚涂山召见 (第1/2页)
话说群舒七国君被押送到江陵穆王行宫大营,穆王对他们毫不客气的训斥之后,勒令他们下令撤除城墙,交出七国所有的粮食,每个国家只准许留下够其国人民吃两年的余量,这表明其国不国之意。(只有两年余粮的国家,意味着国家已经穷得不像国家了。)更没有战斗力了。穆王同时下令七国裁军耕田,待能有九年以上余粮,方可征兵。这就意味着按照每三年种田可以余下一年的粮食来计算,现在缺少七年的余粮,得花费二十一年的时间来攒粮,方有余粮七年,加上本身两年余粮,刚好够九年余粮,这才能算当上富裕之粮,才能够养兵。有六年的余粮的国家,也是算不富裕的国家,也很难养得起足数之兵。 穆王这个办法很好,从本质上下手,光裁军还是不行,这年头,有粮食就有兵的年代,粮食才是根本。七国君傻了,没想到穆王这么惩罚他们,直到这些事情兑现之后,方可回去。 七国君赶紧下令,按照穆王的命令行事,他们想早日回去,在这里夜长梦多,说不准那天王上主意变卦,脑袋掉了都有可能。一直到穆王三十八年二月,穆王前去查看验收七国情况之后,群舒七国君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群舒事件才算告一段落。 【从这一刻起,穆王终于觉得自己巡守天下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周王朝要自我革命,自我革典,自我推翻改变王朝分封体制性质,根除诸侯割据对天下统治的危害性,穆王早就意识到,王朝要想太平,天下要想太平,百姓要想太平,诸侯必须去兵,裁军还不行,必须彻底去兵,实行王朝到地方的真正中央集权制度,天下共主的王朝统治,远远不能管控天下一千多个诸侯,只要地方诸侯拥有兵力的一天,天下绝不会太平。】 【那么,究竟如何去兵,让天下一千多个诸侯不在佣兵,究竟如何实施推行中央彻底纵深管控地方诸侯这个方略,让穆王陷入深思中,穆王也在谋划中。】 这就是周王朝开朝立代一百年之后要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大事件,这也是屈原大夫所问,“穆天子‘环理天下,夫何索求?’”的最终答案。【王朝革典】,王朝王家自我革命,改变社会性质,推翻奴隶社会,创建封建社会,实行封建的地主阶级新思潮,让人类社会前进一步,一大步的宏伟决策。 这话听上去有点虚,有点不真实,有点让人怀疑。 不要不相信历史事实,本书每一段事实,都有史料可举,而且还是以青铜铭文为主要证词。在西周王朝后面两百年间,王朝革典,从未停下脚步,只到王朝革典最终失败为止,周王朝革典失败者周平王,被郑国小霸而破灭,历史才进入东周春秋时代,这是后话。 话说这年四月,穆王来到涂山军营,他在这里将大会徐淮诸侯,他要一个个训话,同时对徐淮地区诸侯国来一次彻底盘查巡守。 穆王来到涂山,首先举行柴祭,祀望山川,之后,开始召见诸侯。这是游戏规则的前奏曲,王朝礼制就这么规定的,穆王也是例行公事,按章办事。 穆王开始召见诸侯君,徐子国首当其冲,这是个百年中三次叛变之国,危险系数最高,不安定成份最大之国,穆王对他最不放心,还是那句老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徐子的父亲徐偃王战败逃亡之后,被穆王追杀,无奈之下,自裁于越国绍兴城。穆王心里也知道这个道理,不是不反,是时间问题,徐国刚刚获得自由,三监大夫,才撤回两个,还有一个在监守,穆王要对其加强防范,不能让其叛变的事情重演。 第二个被找谈话的是陈国,陈国侯陈皋羊病情加重,他当年的承诺必须兑现,这是穆王见证的兄终弟及之后,回归嫡长子继位的承诺,陈皋羊的孙子现在是胡国君,他的儿子满意是朝廷的大将军,满意将军又是太子妃妫氏的父亲,关系复杂,更麻烦的是陈国有先祖武王赐的息慎国进献的石弩和弓箭,这是代表有攻伐权力的象征,当年武王嫁女,陪嫁弓箭,是因为成王年幼,让长公主有攻伐权,以此来保护弟弟,现在这张弓在陈皋羊手里,如果他不把陈国侯爵爵位传给侄子陈突,朝廷还拿他一时没有办法,他有攻伐之权,并是先王赋予的权力。无法收回。 穆王急着第二个要办理此事,他不想再发生战争,他不是怕,而是不想,战争让人疲劳,让人厌倦,何况穆王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他不想再东奔西跑,太累了。穆王令陈国公陈皋羊写好遗照,传位于侄子陈突太子,遗照并交给穆王保管。 陈皋羊无奈之下,在病床上立下遗照,传位侄子陈突。 穆王笑了,说道:“回归本位,嫡长子世袭制度陈国要始终保持,何况朕已经封你的后裔为胡子国,人正方可留名,朕在赐你谥号为‘相公’,表明你是陈国的宰相继位执掌朝政之意。”穆王把陈皋羊的历史地位都定了,人还没有死,谥号先有了,还是王上御赐的。 朝廷御马陈圉戎乐了,父亲陈突要继位,他要回来做太子了,有盼头了,为期不远了。 赵大骆和儿子赵非也乐了,陈圉戎要把华亭马场交给徒弟来管了,这是后话。 第三个被招来谈话的是钟离国,钟离子国子爵爵位,淮河下游临淮地区,靠近徐国,原来也是徐国地盘,要想控制徐国的稳定,钟离国有很大关系,邻家失火,岂能观望不管,唇亡齿寒,一衣带水,生死同命相关,穆王担心钟离子一同背叛朝廷,所以驻军于钟离国的边境山上,山川之地都是王家之地,不属地方诸侯管辖。虽不属其管辖,但有事有急需之事,还是要当地诸侯协助,所以关系要搞好。穆王也是软硬兼施,恩威并用,钟离子心惊rou跳,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接着,穆王召见徐淮地区诸侯君,蓼、六、英、虎、州来、全椒、巢、漆、角国、棠邑、羿、海眉、富阳、淮浦、祝其、郯、钟吾、偪、鄟、傅、彭城、邳、焦、萧、杞、胡、蒋、黄、顿、江、息、番、玄、项、赖、道、柏等诸侯国的诸侯君和三监大夫,进行考核训话,赏赐加封,等等事务。 数月之后,再接着,穆王到各地巡视,觐见各地献诗大师,这是礼乐制度改革后,穆王巡视东南第一次召见献诗大师,既然礼乐改了,那就让其展现当地民歌民谣,歌曲舞乐,以观民风,了解民间人民的思想,考察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情形,以便根据民声,一边顺导人民,来制定下一步安民方针政策,也顺应时代潮流和声音。穆王所到之处,民乐不断,当地人民载歌载舞,展现民族各地风采,穆王说:“这也是一次采风,如此好的《国风》,为何不流传下去?民族风,要作为地方剧中发扬光大。”从此,《国风》盛行,献诗大师作为一个真正的官衔,民族风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人们形容穆王说:“王,乐而往返。”这也表明穆王喜欢民族民间的音乐。当然,穆王也不会忘了普及《雅乐》的时机,同台演出少不了这一环节。 穆王所到之处,又令市贾官员前来觐见,上报当地的物价指数,以考察当地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手抓,考察好市贾之后,穆王又前往国之西郊,探望慰问退休老年干部,考察当地诸侯君对老干部的养老制度,是否是按照五十岁养于乡,食精粮,不服体力劳役;六十岁养于国之西郊,常备rou食,不服兵役;七十岁养于大学(诸侯痒宫),每天加一餐,不参加应酬;八十不跪拜,膳食时新,丧礼祭祀都不参加;九十可派人接君命,随供食于居室。凡养老者皆穿紫玄色衣服。穆王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