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九回 繄扈登基异母太后 (第1/2页)
《西周王朝》卷三 作者按: 继续重复卷二的开场白,历史小说不是历史,但又紧扣历史,本部演义小说史料仍以青铜铭文记载的史文为第一选择,那就继续翻译青铜铭文记载的这段历史演义故事。 《西周王朝》第三部内容提前剧透几句,第三卷主要讲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萌芽时期的过度期,也是西周王朝,王朝自我体制革命时期,这是不为人鲜知的一个历史真实命题,西周王朝中后期八届王者革典,这也让王朝革典成为西周中后期的一条政治体制发展主线图。而周王朝八任王者自我革命,这个时期长达两百多年。 在这两百多年王朝体制性质革典过程中,经历了共王初步革典,周懿王革典迁都,成为周王朝宫廷权争的内乱时期,周懿王临终弥留之际,让叔叔王子辟方篡权夺位得逞,使王权旁落,周夷王成功夺回王位之后,这对于辟王后裔来说,到手的王位而不能继承延续,辟王之子如何能服,不甘失落,继续谋划再次篡位,西周史上最大乡人党开始混乱,而让辟王之子率乡人党成功驱逐厉王,同时,辟王之子家国揭竿起义,最终让周定公平定,乡人党因为杀了同谋首领召公之子召伯,而惨遭召公屠杀,至宣王即位后的中兴武治阶段,是周王朝革典改革集中落实阶段,这让王朝与地方诸侯阶级矛盾激化,最后幽王因为革典导致阶级茅盾极度恶化,引发战争,致使幽王最终战死,之后,西周分裂成携王和平王两个东西分治长达二十一年的二王执政时期,西周王朝后期八王革典,最终,直到东周周平王延续西周革典而失败为止。 西周王朝,最终因王朝自我革命而失败,结束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延续成为东周王朝。 其实,真正历史上,当时不存在西周和东周之说,只是首都东迁而已,就是个周王朝,当时把西周称为宗周。后世,因为史家这么分称,大家也就习惯称为西周东周,这在作者下部作品《东周王朝》中,有具体阐述。 正文 话说穆王姬满驾崩,太子翳扈(yihu伊扈)继位,改元称共王,大家都不明白为何叫共王? 这也不难理解,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因常年外出巡守出征,不在朝廷庙堂,而太子繄扈(伊扈)代理朝政三十年,为表明伊扈参与穆王时期执政,故叫共王。 这种认为,也只是刚开始人们对共王的含义的初步理解和肤浅的看法,共王的正真含义深远,在后面的执政纲领中,大家就会明白共王的正真含义。 共王也称恭王,因为大家对这位王朝统治者,一向都比较恭敬,肃敬,繄扈代理朝政不说,光做太子就做了四十年,而且为人表象穆穆,深邃严肃的外表之下,还有一颗深不可测的心,故叫他恭王。 叫他恭王也有点简单,因为人对一个人的恭敬是有限的,对某种东西的恭敬是终生的。 什么东西如此厉害?能让人终生恭敬。 法典,人们对法律的恭敬是无限的,共王是法律的化身,是中国历史上推广执法的先驱标杆,故人们称他的时代为法制时代,对法制时代的恭敬,就是繄扈时代,就是恭王时代。 所有大臣,天下诸侯君都一致认为共王会沿着穆王的执政纲领和体制延伸下去,巡狩天下,法治治国,可大家万万没想到,共王伊扈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王者,也是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有开拓精神的一代君王,这样一来,大家觉得称他为共王,恭王之后,还是有点不贴切,不够准确的表述他的特性,于是就叫他为龚王,共之上的龙,此龙远在共王自己共享天下表象之上,各家诸侯大臣的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等器铭铭文都称共王为龚王,他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体制革命第一人,土地为共,法制为恭,政治体制为龚,这就是繄扈给天下人心里的烙印,也是天下人给龚王的不朽肯定,绝不为过。 既然恭王如此厉害,登基以后的种种迹象又表明,大有超过穆王的迹象,如果穆王是个主动巡守征伐天下的一位伟大的统御者的话,那恭王就是一位天圜地方王圣依法的守治天下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圣王,穆王是制法,哪龚王就是依法治国的历史标帜,公义剑不锈,正直钢不弯,公良心不朽。共王经营公平公正公义的豪情开始,锟铻剑已经悬挂于王朝庙堂。 追求成为圣王的共王,同时又是位土地改革家,他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激进派,他的胸怀,也是怀揣天下的一代威王圣王,这么说,也一点不过分,因为土地私有化改革有益于天下粮仓。天下人民共享土地的收成,成为土地的主人。 在土地改革的推波助澜的掩护下,政体也带来新的历史革命,这是真正天翻地覆的政体革命。政治革命的彻底胜利,归功建立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基础上。让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起步形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多种社会体制制度《革典》从共王开始。 话从头说起。共王繄扈继位之后,办的第一件事,就让大家目瞪口呆,他立父王穆王妃俎姜为异母太后,他认为他的母亲淑人病故,与父王穆王合葬陵宫,这已经是用事实来表述他的父王穆王对母亲淑人最好的礼遇。而繄扈立父王穆王王妃为异母太后,并主持后宫,母仪天下,以此来引导天下人,倡导孝道,奉行兼爱的大爱思想,不单是自己的生母,自己的异母也是一视同仁的孝敬,对天下所有母亲的孝顺,这才是正真的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例立义母为太后的圣王,他的这一行为,让天下人都很恭敬他,也值得天下人恭敬,他也是一代孝道的表率。人心向善的第一步的基础,就是至孝,连母亲都不孝,何谈善? 俎姜太后很是感动,母仪天下,这成为她努力的终极目标。她的儿子,恭王的异母兄弟辟方也很感动,感动中看到了兄终弟及的希望。辟方决定为兄长王上效命,希望哥哥能将王位传给他这位弟弟,可他心里也很清楚,这将是违背祖制的事情,可能会得到天下人的反对,毕竟天下一千七百多位诸侯君,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墨守成规守着礼制规矩的人,都是按照嫡长子世袭的礼制来沿袭,不然这天下兄弟权争就要发生内乱,发生兄弟相残,以至外乱无期,百姓遭殃。 当然,任何事情很难绝对化,天下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守这个礼制的,就按照百分之一的计算,这样算下来,天下也还是有十几个诸侯违背了这个嫡长子世袭礼制,就如宋国第一个兄终弟及,微子传位弟弟衍仲,虽然后面衍仲世系嫡长子继位目前正常化;可当年宋国公爵的位子不得传位于微子自己的儿子,也是在无奈之下的壮举,也是对他极大的讽刺,微子一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