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五回 天再旦借天命角逐 (第3/3页)
成为新时代的新王朝。”懿王表示说道。只要不是反对意见就好办,过了一会之后,懿王发现自己说得新时代的新王朝,这个说法有点不妥,可话已经出口,也不好改变,也就算了。 无人再奏,无事退朝。 太宰井利这话说了不到三个月,因为年龄也到了退休限令,离休回到渭水封地井利国养老去了。 中宰雁接替太宰位置,成为卿大夫百官之首。太宰雁知道太宰利为何在这个关键时候退位,个中原因还是和新都定案有关,这是明摆着懿王不让他参与新都定案事宜,太宰雁心里明白,不能犯太宰利拎不清时务这个错误。 眼看要到确定方案的日子,可懿王没有提及此事,一天早朝,泉府效父提出这个问题,效父出列凑道:“陛下,司空扬的新都建设方案不知定案了没有,臣还没接到预算,不知这个新王城究竟要多少泉府拨款?” “爱卿很积极,这事好办,由你直接对接司空扬,负责朝都建设费用的跟踪调拨事宜,确保新朝建设的费用及时到位。”懿王说道。 效父应道:“臣一定办好这项差事。”这也是效父主动请缨的目的,他怕别人抢去这个权力美差,这也是既得利益下的产物。效父官位不高,权力很大,泉府,就是财务司长,不是财政部长。效父是个贪利不讲诚信的家伙。 又过数日早朝,玉府琱(diao)父出列上奏道:“陛下,这次新的朝宫,一定缺不了雕梁画栋之人,臣要用雕玉刻金精神,来确保朝都的宫梁玉柱的极致,臣请命带手下一帮雕刻师徒参与朝都建设。”玉府不是雕玉琢器之所,哪来的精工巧匠,不过懿王明白,他这是揽活,量他也不敢乱来,于是就应允了。琱父也是为人较差,不讲诚信,原是辟方手下小官。 井叔出来说道:“陛下,臣建议,既然让司空部门全面负责筹建朝都,也算是专家做专家的事,后面是否一刀切,不是司空部门不得外人进入司空行业,请陛下决断。” 井叔的话,正中懿王下怀,于是就话题说道:“井叔说得非常有道理,从现在起,非专业人事,不得参与专家队伍,外行干预内行,一定搞不好,就向上次说得共议建造朝都方案一样,不是专家,如何纠正专家方案,这是笑话,从现在起,取消一切外在因素,包括群臣会审建都方案。”懿王就势取消行外人士会审业内专业事务。不过也有一定道理,专家首先要非专家明白专家为何这样做的道理,要对他们先补习一堂专家课,然后才能让他们大概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不是做不到,而是太辛苦了,是否有这个必要,除非王上要明白其中的奥妙,不得不花功夫让他明白真理,其他有待考虑选择是否有必要性。 司空扬伯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花了不知都少时间在准备为上百个大臣补习建设施工工匠等等课程,好让这帮大臣能够听得懂他的设计,建设,目的,以及功能性,等等问题,再然后,怎样让他们举手赞成,这是个很辛苦的过程。扬伯现在可以休息片刻了。所谓的公投民主,有时也是存在层面的差异化问题的共识共知问题,不同层面的意识形态,产生不同的决策,不可同一而语。 扬伯这一关算过去了,他的方案在多次得到懿王的肯定确认之后,决定于懿王二年元月开工,奠基仪式典礼,时间,地点,人物,由大卜曶舀决定准备。 什么人有资格参加奠基典礼,什么人能够参加,规模多大,仪式形式方案都有卜事曶决定,这是懿王下的圣旨,(其实是大祝申暗中做了手脚的结果,也是兑现对曶舀的承诺。) 周王朝一直压制天官的权力,天官们没有像前朝殷商那样神气,殷商天官有时凌驾于王者之上,在周王朝立朝一百五十年中,天官这还是第一次被如此重用,这也算天官革命,他们之所以要这么做,目的也不全是为了辟方,另有所图是一定的。大祝申和卜事曶舀真不是凡人,有点像两百年前的卜事花萼,是个很有歪才的两个人。这场天官加王位的斗争算是拉开序幕。 辟方想得到王位,天官想被重用,或者凌驾于王者之上,目的都不简单。现在王朝有多股势力,一个卿士僚,还有一个太史僚,这是表面上的,单一个太史僚就分道学,理学,德学,天象学,天命学,鬼神学,还有一个中天台的弥陀学说,无事生非学,杂学等等派系。而六大天官之首的太宰,又是卿士僚,具体做实事的人,百官之长,所以,单天官体系下的结构关系就错综复杂,还有卿士僚机构更加庞大,三百六十行,每个行都很独立,又很交差,队伍派别也就在所难免,在这个行业混得不好,想到另外一个行业去混混,也许有个出头之日,也许能找个靠山,站准了队伍,就会飞黄腾达,不能在一颗树下吊死,rou丝们都是这么想,这么干的。 所以大祝申申候,绝不是单独为了把辟方扶上王位,也许那一天他还会调转方向,因为他必需把辟方扶上去,他才能有机会壮大自己的队伍,才能为他的后代打下基础,奠定在朝廷中的重要位置,单单一个大祝这个位子,也很难纵横于天下诸侯,大祝申是个有野心想法的人,他要改变人生,改变申国的地位,申候迈出有可能身败名裂的第一步,赌注已经下去,别无选择,他不需要经济利益,他要的是结果,孤注一掷地参与要改变历史的结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