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一百九十八回 迁都槐里国民分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回 迁都槐里国民分列 (第2/2页)

无疑是在倡导各地诸侯国可以全面开工建设新一代的国都了,划时代的大建设开始。

    这一宣布,让哪些曾经因战争而扒掉的城墙,尤其像徐国、荆楚国现在又可以恢复城墙建设了。“仁者治国安邦,不以城墙为御之说”,开始站不住脚了,时代变了,城墙不在是防御的唯一用处,而是一个地方诸侯华丽虚饰的国势象征,一座诸侯国城市的名片。

    懿王这一决策的公布,目的是消耗诸侯的强大实力,消耗诸侯君们的粮库,粮食太多,国力太强,就会有能力瞬间征兵,兵多将广,就会引起战争,原来懿王带头建立新都,就是起个带头作用,个中原因,还有暗藏消耗诸侯君的粮仓的量变到质变之理。同时让天下富裕展现出来。

    懿王这一想法,诸侯君们还在激动之中,无人去揣摩其中用意,也不需去揣摩,因为天下诸侯君太富裕了,富裕的让他们安奈不住自己的富裕,各个都要彰显自己的财富实力,炫富成了时尚,财富彰显的途径,国力象征的表象之一,就是国都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道路建设。这些建设改善,不但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也是诸侯国富裕天下的九牛一毛之财力物力的固定资产。

    诸侯君富裕之后的想法,懿王早已经看出,也得知他们内心对富裕的新理解,心思潮,新主张,就如懿王执政临朝的第一天说的,炫富不要张狂,张狂不要称霸,称霸欺人,就会得到法治,法治不了就会被征伐,征伐不义是朝廷的职责。但是,懿王心里知道,释放财富新动力,也得有消耗诸侯君的财富的去处,让他们有炫富的途径,不然,他们憋坏了,就会出事,让大建设转移消耗他们的财富,让这些财富进行二次分配,财富再次分配的最佳途径就是用人民的劳力转化诸侯君个人和地方财富的等价的有效均平法则,让财富回归到人民大众手里,不能让天下财富集中在三千个诸侯君和几万名达官贵人手里。如果财富大量的集聚在少数人手里,难保这些人中没有激进分子,没有狂徒推手,这是危险的信号,最少也是隐形隐患,不知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温度下,一度爆发,不可收拾。这就是懿王考虑的高度和深度,也是懿王借题征兵扩军的主要缘由。也是强调德治修为的主要意图,加强天下诸侯君和大官贵人的德教,德行天下,具德为官,遏制为富不仁,迫在眉睫。

    不管是道,还是德,对社会的出发点和适应性,也得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来选择教化人们的心灵的工具和净化人心的心灵鸡汤,心灵营养学说理论,不管是哪门那派,都不应当是一味的尊崇道、德、仁、义某一家之学。有益社会,有益人民,有益天下的学说转化为治国安民的新动力,新要求,新境界,新统一法则手段,才为这门学说的最高价值体现,让道、德、仁、义,成为文明社会、文明生活的高度方位仪,成为为官、富人的行为标杆尺度。

    诸侯君还在激动中,懿王于典礼上公布第二个消息,懿王说道:“新王城槐里周围百里之内的新国民,你们是幸运之民,为了体现你们国民从军的特殊待遇,凡适龄男子都可于今年夏天征兵时期报名参军入伍,人数不限。”懿王这一公布,就是拉拢新国民的人心,人心所向,国泰民安。这也是表明,原来的镐京丰都国民,成为了老国民,新王都,新国民,这是情理之中,不争的事实,争也没用的事实。

    这是老国民前面没有想过的问题,也是无法改变的问题,老国民开始悲哀,哀叹好日子一去何时返,因为这个年代,从军是国民以武相国晋升为吏的最佳途径,也是六乡国民特有的权力,而遂人就没有这个特权。王城脚下,近水楼台先得月之理。

    一个矛盾点的出现,老国民希望有一天还能享受国民特权,子孙后代还能在朝廷为官,这种可能,除非镐京丰都从新成为王朝王都,老国民内心的希望,老国民失去特权的失落感,让乡公辟方抓着个正着,因为他是六乡之中两乡乡公,因为他是老国民的头,因为他是穆王之子,当朝懿王的叔父,因为辟方乡公想当王上。

    一帮在朝廷为官的老国民,也自动不自动的站成一条线,维护地方势力慢慢形成一个地域性党派,乡人党再次抬头壮大,只不过得加上一个“老”字,老乡人党,这个党派也是辟方最好的利诱抓手。

    老乡人,占朝廷官吏三分之二人数,这个人数让人可怕,结党营私,更让人可畏,野草一旦没有根除,有可能长得旺盛到覆盖庄稼,起码让庄稼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参与党争人数将越来越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