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梦_第四十四章 前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前奏 (第1/2页)

      宣统三年,肆虐了半年左右的东北大鼠疫终于被彻底消除,整个东北大地再无一例感染死亡的病例,一时之间,战胜了天灾的朝廷在洋人面前也有了一些面子,毕竟这是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一次医学史上的奇迹。

      在摄政王等满清贵族阶层看来,度过了这么多天灾人祸,总算应该能够稍微安定一下了吧,延续两百多年的国朝可不能就这样在他们手里丢失。不过跟这些统治者们想的有一些不一样,宣统三年不仅不是满清转危为安的一年,反而是情况急转直下的一年。

      导致今年急转直下的事情早已在前几年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其中之一就发生在此时远东金融中心的上海。就在几年前,股票这种东西从西方伦敦流传到了远东的上海,此时的上海也积累了一批拥有一定富余资金却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的人,自然而然的股票也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正好在这个时候,西方资本市场开始热炒橡胶公司的股票,因为汽车的发明,人类对于橡胶的需求日渐提高,使得所有橡胶的股票价格都水涨船高。而一些消息灵通的人事把这个消息带到了远东的上海,尽管这个时候的上海还没有自己的证券交易中心,所有股票正式交易都要到伦敦才能算数,但是握着闲钱找不到发财机会的买办金融家们还是迫不及待的把钱投入到了火热的橡胶市场上去,就像后世大量游资一窝蜂涌入房地产市场一样,把橡胶股票价格推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这些满脑子全是钱的投资者根本没有看到在后面的危机,这个时候高企的橡胶股票价格早就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实际价值,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公司刚刚一成立,完全没有自己的橡胶园,就打着橡胶公司的名头开始上资本市场圈钱了。现在可没有什么人工合成橡胶的技术,所有的橡胶都是从橡胶树上割下来的,而一颗橡胶树从种下来到成熟可以收割橡胶,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

      而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这些虚假的橡胶公司终于还是在去年夏天的时候被人揭露出来,然后就是伦敦金融市场上橡胶股票价格一夜之间暴跌。除了那些虚假的皮包公司之外,就连正规的业绩良好的橡胶公司股票价格也跌到了以前十分之一以下。

      因为本身资本市场缺乏规范,同时也因为消息落后的缘故,这场股灾给中国的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居然比欧洲投资者损失还要大得多,很多人花费巨资从别人手里高价抢过来的橡胶股票一夜之间成了废纸一张,整个上海及周边地区很多中产阶级一夜之间重返赤贫。

      除了这些零散的投资者之外,上海的各大钱庄也在这次股灾当中损失惨重,同样在股灾当中损失不少的洋人银行为了止损,扬言要将拆借给中资银行票号的贷款全部收回,雪上加霜之下,整个上海原本因为投资橡胶股票已经紧绷起来的资本市场彻底崩溃,钱庄没钱了,工商业想要贷款就根本无从谈起。

      本来这次的股灾完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是因为满清朝廷内部的权利斗争和碾压,原本有效的救市措施反而演变成为危机扩大的催化剂。因为官员的贪婪,朝廷的内斗,这场股灾所带来的金融危机直接让上海总计八十多家钱庄倒闭了四十八家,超过一半,剩下的也只有勉强苟延残喘。

      在金融危机之后,满清继续作死,为了填平国库和交通系的亏空,朝廷强行推进铁路国有化措施,要把一些已经吸收了民间资本的商办铁路完全收归国有,这下子就彻底捅了马蜂窝了。更为关键的是,这次的收归国有还不是用钱来收购,而是以国有股的方式进行补偿。

      关键是这些名义上是民间资本的铁路公司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其中的资本主要由一些以前的相关官员继续进行管理,而这些管理人员在之前橡胶股价暴涨的时候也没有能够压抑躁动的内心,把账面上的闲置资金投入到了橡胶股票市场当中,结果在一场风暴当中化为泡影。

      正好,这个时候朝廷要把铁路收归国有,铁路公司管理层就提出要朝廷把这笔亏空抹平,唯利是图的朝廷当然不肯填平这个大坑,那可是几百万两白银,早已被外国列强抽脂吸髓的朝廷如何也不肯承担这么一个巨大的亏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