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_第一百二十七章攻打西班牙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攻打西班牙人 (第2/2页)

南瓜、马铃薯、棉花、龙舌兰等,其中龙舌兰是其特产。饲养火鸡、鸭、狗等禽畜。阿兹特克人利用特斯科科等湖泊发展人工灌溉系统,据说在特诺奇蒂特兰城南的索奇米尔科himilco)有1.5万条人工渠道,至今仍存900条。手工业相当发达,有金、银、铜、宝石、皮革、纺织、羽毛、陶器等各种工艺品。首都特诺奇蒂特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城内街道、广场设置整齐,全城有10余公里长的防水长堤,并有两条石槽从陆地引淡水入城。城内有神殿、王宫、行政官署、贵族邸宅、游戏场、学校等建筑。城北的市场是国内贸易中心,据记载可以容6万人交易货物,比西班牙的市场还大。

    天文历法方面,使用太阳历与圣年历,已知一年为365天,每逢闰年补加一天。医学方面,知道利用各种草药治病,并已使用土法麻醉。阿兹特克人的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丽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90米,四周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坛周围有蛇头石雕,坛下发现的重达10吨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图案,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发现的“第五太阳石”直径近4米,重约120吨,刻有阿兹特克宗教传说中创世以来四个时代的图像,代表了阿兹特克人石雕艺术的高度水平。阿兹特克人是优秀的建筑师。首府特诺奇蒂特兰是一座岛城,有3条宽达10米的石堤与湖外陆地相通,石堤每隔一定距离就留一横渠,渠上架设吊桥,可随时收放,以防外敌入侵。城内建有宫殿、神庙、官邸、学校,建筑宏伟,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庙其规模甚至可与古埃及的媲美。为了满足城市稠密人口对粮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以扩大种植面积。岛城四面环水,市内河道纵横,景色富丽,殖民者为之倾倒,惊呼为“世界花园”。但科尔特斯把这座城市烧成了废墟,后来的墨西哥城就建在这一废墟上。阿兹特克人主要生产工具仍为石器,多由黑曜岩制成,但已会制造铜、金物品。有精确历法,会使用各种草药治病,在音乐、舞蹈、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水平。

    宗教在阿兹特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灵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们崇拜自然神,主神威济洛波特利被视为太阳神和战争之神,其他的神主要有:创造神特洛克-纳瓦克、太阳神托南辛natinh)、雨神特拉洛克、玉米神希洛内、羽蛇神克查尔科阿特尔、“双头神”奥梅特库特利及其妻子奥梅奇华特尔等,国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时以战俘为牺牲。其特异习俗之一是以活人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武士以献身祭坛为荣。

    阿兹特克人以务农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豆类、蔬菜、棉花和烟草。

    由于小岛的面积有限,他们在岛屿四周建了许多人工岛。他们先在湖面上打桩,然后扎上木筏,铺上河泥,最后在上面种植庄稼,这种人工岛是浮在湖面上的;或者在沼泽地带筑起挡土墙,在挡土墙间堆上许多芦苇作基础,再在芦苇上铺上湖底的沃土。人工岛的边缘和角落种有柳树,以防泥土流失。这些人工岛,阿兹特克人称为“查那巴斯”,欧洲人则形象地叫它“水上花园”。

    阿兹特克人以擅长于城市建筑而著称,在设计和建筑首都特诺奇蒂特兰中充分反映出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畔定居不久,就开始建造都城,到1487年才正式竣工,前后约用了二百余年的时间。

    他们是在岛的中央建起庙宇,以此为中心修筑两条南北、东西交叉的大道,大道将全城分为四个市区。他们在市区中心,也是全城制高点建筑了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其中有国王和贵族居住的许多房屋和宫殿。

    阿兹特克国王居住的王宫令人叹为观止。宫殿四壁饰满羽蛇浮雕,栩栩如生。房间里到处挂满绚丽多彩的地毯和布帘,就连木柱子上都雕满了花鸟虫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