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艰苦的长江航行之旅,崇明岛 (第1/3页)
发信人:,信区:history 标题:鸦片战争中国错失一次全歼侵华英军的绝好战机 发信站:饮水思源 鸦片战争中国错失一次全歼侵华英军的绝好战机转载▼ 标签:鸦片战争道光皇帝文化分类:史书笔记 案语:鸦片战争完全就是一次军事问题,普通的军事问题,是谁把这么普通的军事问题上 升到所谓的“政治问题”甚至是“文化问题”,背后的势力是什么?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在 于:此次条约规定的传教和英国发动了洪秀全十字军! 农历鸦片战争错失一次全歼侵华英军的绝好战机 王戎笙 內容提要:长江下游航道由于泥沙不断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了长达约60公里的混浊浅滩。 英国首批侵华舰队在全歼中国沿海水师之后,与后援舰队会合后共80艘全数进入艰难险阻 的长江航道。由于清延误判英军的战略进攻重点,长江防守相对薄弱。英军除在镇江遇到 抵抗外,直达江宁。英军犯了孤军深入之大忌,陷入重重困难,以前拥有的种种 优势,逐渐丧失。最有威慑力的4艘装有70多门大炮的兵舰,吃水很深,很难通过长江下游 航道。英国舰队中正在流行霍乱和疟疾两种急性传染病,还有即将来临的一年一度的枯水 期。 道光皇帝被英国舰队的进攻气势吓倒了,看不到敌军已成“槛笼中物”,却忙着派钦差大 臣向敌军求和,在敌人的炮舰卜答订了。 关键词:长江下游航道鸦片战争“槛笼中物”中英“江宁条约” 一艰险的长江下游航道 长江从江阴至人海口,江面宽由1。2公里扩展至91公里,沿途裹挟千万吨泥沙进入宽阔的 河口。由于流速逐渐变缓,泥沙便在河口沉积。河口下段形成了40-60公里的浅水区,即所 谓“拦门沙”是长江人海口的“拦路虎”。依靠人工疏浚航道仅能维持7米水深。吃水较深 的船舶一定要赶在涨潮时通过。而涨潮的时间每天只有几个小时,错讨一耥潮期,就得再 等一天。 清末朱正元在一书中,对人海口的水道,有细致的描述:“口门两旁均 有浅沙,东有灯船,西有浮筒,以为行船标准。灯船与浮筒间亦仅深三拓,故吃水稍深之 船须乘潮出入,口内深五六拓至七八拓不等,近西岸一带均可泊船,惟距吴淞镇内约三里 有浅滩,潮退止深十三四尺,名曰内滩,海关因于西而设,有传号处以报潮汛涨落,俾吃 水较深之船得以乘潮过此。”对严重影响航道水位的潮汐,朱正元记述道:“朔望日潮涨 于十二点二刻十分钟,大潮高一丈五尺,小潮高九尺。”“潮汐迟早,每日不同,大率逐 日递迟三刻三分。”对于“沙礁”,他说:“口外东而有崇宝,大小石头鸭窝圆圆横沙( 以上诸沙,均露水面)铜沙、裤裆诸沙再东有牛皮、鸡骨两礁c鸡骨礁高出水面二十六尺, 牛皮礁大潮退后微露水面,置有风笙浮筒,裤裆沙有两尾,其向东南者于其尽处置有钟浮 筒。”“沙礁隐伏,舟行所忌。然礁有常,而 沙时变,其潮猛流劲之处,岁异而月不同。”①①朱正元撰:,光绪二 十五年刊本。 其实,英围的布察活动早在1832年就开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密派广州商馆鸦片贩子林德 绥,化名胡頁米乖阿羊 德号船沿中国海岸北航,侦探厦门、福州、上海 、登州等港口形势,测量水位,绘制地图,从而断言:“全中国的一千只师船,不堪一只 兵舰的一击。” 阿美士德号对上海有特殊的兴趣,在人海口一带停泊了18天,其间曾 一度开到崇明进行调查。因为欧洲船只以前从未到过上海,所以他们对长江和黄浦江航道 的探测,特别仔细。他们在上海时,也做了许多收集军事、经济情报的工作。他们认为吴 淞口的炮台虽然很大,但只须极少数的兵士就可以占领它,理由是炮台上的炮没有充分利 用,炮弹质料极坏,炮弹和炮的口径不合,因此发炮时炮手比他所要射击的目标,更容易 发生危险。他们参观了上海附近的一处兵营,胡夏米在报告上说:“我们看到墙上挂着箭 ,但没有发现弓,据士兵告诉我们,弓却放在对岸另一个地方。他们使用的武器极不一致 ,有的用JJ,有的用火枪,有的用矛。”另一次他参观了驻守吴淞的五百多名清军的检阅 。胡夏米说:“中国军官对待我们非常客气,容许我们查看他们的武器和装备。大部分人 只有一把刀和一面藤牌。JJ是最坏的一种,实际上不过是一片铁片,枪一般说来,也是很 脏的,而且上面几乎全生锈了。”他们对这次检阅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有五十名意志坚 定,训练良好的士兵,或者比这数字更少些,就可以彻底消灭比这五百人更多的军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