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艰苦的长江航行之旅,崇明岛 (第2/3页)
英国舰队在进入长江之前,分编成临时小分队,在中国沿海游弋,作战略准备。第一,把 沿海的清军水师全部击毁,以消除后顾之忧,完全掌握制海权;第二,在中国沿海七省洋 面上,往来游弋,制造进攻天津威胁北京的假象,进行战略欺骗;第三,多次派小船进入 长江探测各项水文资料,仔细测量水深和流速。第四,侦察各地的炮台位置和火炮数量和 质量。 南京离吴淞约270公里,八十余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溯江而上。从战后一些军官所写的回 忆录来看,字里行间还有一些后怕。因为英军对于长江的航行情况,事先虽经调查测量, 但风向、风速、潮汛、水深、礁石、沙滩,变幻莫测。在航行水道上,由先遣舰只安放好 浮标,重要地段还设置了水标船。6月29日庞大舰队出发前,还派舰只去察勘航道并为舰队 的通过再作准备。 沿江一带有许许多多沙滩,而且由于江流湍急,有些沙滩还随时改道。临近镇江府那一带 ,江中还有暗礁。在长江航行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某些河段的急流。即使没有潮水的影响 ,有些河段水流的速度每小时达到6公里。的作者柏拉德 说:“我们这支舰队的每只船都有陷滩、搁浅的可能,如果真正碰到这种事情,那一点也 不足为奇,然而由于江底都是松软的泥土,我方船只竞没有遭到严重的损伤。我们的轮船 是少不掉的,有些时候,我们还需要两三条轮船一道来协助,将陷在滩上的船舰拖下来。 ”①①柏拉德:,1845年伦敦重订版。见马博庵译,章 克生、顾长声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 罪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9页。 二英国舰队全数进入艰难险阻的长江航道 当时,中英双方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对长江人海口的艰险,都是了解的,但所持态度不同。 中方恃为天险,料敌不敢轻人,加上对敌军战略主攻方向的错误判断,因而疏于防范。如 : 伏查长江距海六百余里,节节俱有浅滩,礁沙缕结,其深洪仅止一线,曲折迂回。又有鹅 鼻嘴、圃山关、焦山、象山等隘,重重锁钥。设有防兵,该兵断不敢舍其大船巢xue,有杉 板小船越六百里沙礁重地,深入扰我……①①第5册,第79、80页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 该逆恶贯已满,舍海入江,自投绝路,四面受敌,是以天夺其魄。②②《鸦片战争档案史 料》第6册,第145页,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二日。 查长江入海要口以鹅鼻嘴为第一门户,山势陡险,突起江中,江水直趋,傍山而下,江面 深洪甚窄。自江口以至京口,绵延数百里,望之虽汪洋无际,其实水浇滩高,沙线缕结, 或南或北,曲折纡回,虽生长江滨之沙渔等船亦往往搁浅,视为畏途。虽生长江滨之沙渔 等船亦往往搁浅,视为畏途。鉴按稽地图,旁参舆论,博访熟识水性之渔户,咸以为该逆 大船断难飞渡,火轮杉板等船虽可窜人,亦不敢远离大船巢xue。③③《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第6册,第650页,,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奏呈。 英方也知道长江人海口异常艰险,舰队进入长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此,他们事先作了充 分准备,反复侦察,测量水位,并制定了应急方案,慎之又慎。只是在看准了风向和潮汛 之后,才伺机溯江而上。 6日清晨,海潮及天气的情况对于我军都极有利,海军总司令决定,攻击行动不宜再迟,于 是下令轮船把所有船舰都拖曳起来,开到预先指定的适当地点,以便开始军事行动。除开 小轮“麦都萨”号应留作后备船,应付临时需要外,总共五艘轮船将一切参加战斗的拖带 到指定的位置。小舰“阿尔吉林”号是一个例外,它奉命开到离岸最近的地 方,因此这条船仍然继续向前开行。贺莫舰长(Captain家庭)所率领的“北极星”号(北 Star),虽系在战争行动开始以后才到来的,也用“谭那些林”号把它拖到战线上去;后 者是在刚刚把“布郎底”号拖到确定位置以后,奉命来拖“北极星”号的。 “皋华丽”号和“布郎底”号是两舷吨位最大的战舰,它们占据着吴淞炮台正前面的位置 ,适在吴淞镇的俯视之下。轻型舰队越过这两艘巨著向前行驶,驶至吴淞江的上游,然后 向吴松镇进攻,向吴淞镇后面运河口上的炮台进攻,也向吴淞镇对岸即江东岸的环形炮台 进攻。轻型舰队包括“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恩”号及“克里欧”号三条船,它们分别 由“复仇神”号、“弗莱吉森”号及“伯鲁多”号拖曳着。 前一天晚上,我们在航道上安放了浮标,两条沙船也在航道入口的地方抛下锚,负责指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