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非汉废帝_第300章 仲父送的尚书署,朕就笑纳了!(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0章 仲父送的尚书署,朕就笑纳了!(求订阅) (第2/3页)

>    陈留寿不敢接话,也不敢否定,只是一个劲儿地擦汗。

    “无妨,我现在来就是帮陈使君解决这个难题的。”

    陈留寿抬头看向丙吉,这个名义上的上官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陈使君,立刻将署中所有人都召集到院中来吧。”

    “府君,下官能不能问一句是因为何事要召集所有的人?”

    要是陈留寿平日询问,丙吉一定会好声好气地解释。但是今日不行,丙吉一开始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是来的时候,天子亲自对他的嘱托。

    “我是陛下亲自下诏任命的少府,有组绶官印在手,而尚书署归少府管辖……”

    “本官要见尚书署里的属官吏员,难道还要向你这个六百石的尚书仆射禀告吗?”

    丙吉的这股杀气来得非常突然,让陈留寿一时竟然无言以对。

    不管怎么看,他都没有资格在丙吉面前托大。

    在天子和大将军之间,他们这些处在夹缝里的属官,又能怎么办呢?

    陈留寿又向丙吉行了一个礼之后,连忙就去敲两边厢房的薄木门。

    一时间,整个尚书署出现了一种少有的热闹的场面。

    大约过了半刻钟,尚书、书佐和役卒就从前到后,全部规规矩矩地站在了正堂的檐下。

    没有了这霍光,这尚书署似乎一下子也少了许多威严和神秘。

    站在正堂门前的丙吉,将视线在众人脸上扫了一遍,然后才从怀中拿出了一张宣纸。

    “陛下有旨,领尚书事霍光殚精竭虑,身染风寒,朕特赐告三月,然章奏不可不整理,朝政不可不处置,即日起,由少府丙吉暂代霍光领尚书事,协天子处理所有章奏。”

    诏书甫一念完,属官吏员们立刻交头接耳,一时间院中是议论纷纷。

    陈留寿更是大感不妙,一时间居然忘记起来接诏了。

    看到陈留寿等人海在犹豫,丙吉继续问道:“陈使君不接诏吗?”

    “这、这大将军可曾首肯此事?”

    “大胆!”丙吉抬高声音怒斥道。

    陈留寿等人连忙把头压得更低了一些,弯曲得像虾一样的脊背似乎还有一些颤抖。

    “难道伱刚才没有听清这是县官的诏令吗?”

    “居然还问大将军可曾首肯此事?”

    “大将军虽然是辅政大臣,但是说到底仍然是大汉的臣子,怎可能阻拦县官的旨意?”

    “你的这句话,是想把大将军陷于不仁不义之地?”

    “还是想要挑唆大将军和县官的君臣关系吗?”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陈留寿和一众属官吏员哪里还敢有多余的话。

    只能乖乖地接下了这道诏令。

    丙公说得对,这是天子和大将军的矛盾,他们这些小人物又何必去插手呢?

    在核验过诏令上的字迹和印章,确定一切无误之后,丙吉就堂而皇之地入主尚书署了。

    这大汉的权利枢纽,被天子收入囊中了。

    尚书署中,丙吉坐在了霍光常坐的位置上。

    从昨日开始,霍光就再也没有来过尚书署。

    但是到此时,署里倒也还没有积累起太多的章奏。

    丙吉虽然已经控制住了尚书署,但是他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绝不能像霍光那样自决朝政。

    他要做的是把各种重要的章奏集中起来,然后分类送到温室殿去,让天子定夺。

    而这才是尚书署本来应该履行的职责。

    至于那些不是那么重要的章奏,要么有成制可以效仿,要么不紧急,都可以先等一等。

    丙吉从温室殿里出来的时候,天子给他定下了几条标准,作为处理章奏的原则。

    重要又紧急的,立刻送往温室殿。

    重要不紧急的,可以先登记造册,择日送入温室殿。

    不重要却紧急的,由丙吉带领尚书署的属官自行决定。

    不重要且不紧急的,先压在尚书署里,暂不处理。

    简单的四句话,就将千头万绪的政事理出了一个大概的头绪。

    丙吉对此非常认同,更觉得这种将事情分出轻重缓急的方法颇为新颖,打算在少府当中也如此推行。

    尚书署是大汉帝国的心脏和大脑,但是从长安到郡国的各个衙署也有一套运行的成制,所以只要有人在尚书署中做主,也就可以运作下去。

    还好,因为积攒下来的章奏还不多,其中并没有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所以暂时不需拿去给县官看。

    升任少府之前,丙吉虽然坐过好几年的“冷板凳”——当的是光禄大夫,但是再往前也是出任过有实权的官职的。

    鲁国狱史、廷尉右监、车骑将军市令、大将军府长史——这些官职涉及到了刑狱、民政和军政等事务,涵盖了朝堂政事的方方面面。

    所以他现在处理起尚书署的这些章奏来,倒也是得心应手,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

    至于尚书丞陈留寿,既然不是霍党,也就没有从中掣肘,配合得非常尽心。

    连陈留寿都如此配合,其他的尚书和书佐就更没有从中作梗的理由了。

    一时间,整个尚书署看起来居然和平常没有太多的区别。

    不到半个时辰,丙吉就把那些细碎事务都处理完了,接着,丙吉就将天子亲自拟定的五道诏书拿了出来。

    “陈使君,这是天子的五道诏令,请你现在就命人抄出副本,并且加盖传国玉玺,明日就要派人送到各个衙署去了。”

    第一道诏令,由少府丙吉暂领尚书事。

    第二道诏令,来长安上计的郡国属官到太学抄书。

    第三道诏令,给长安所有衙署属官吏员进行赏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