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齐国 12 (第2/2页)
日复国,都可作公子的股肱之臣啊!” 听管相主动提到“复国”二字,重耳甚是欣喜,稽首道:“管相大人过奖了。复国之愿,尚遥遥无期,更谈不上君臣二字。若论股肱之臣,管相大人才是名副其实。自管相辅政,齐国内安百姓、外抚四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民享乐业之福,功垂金石,名播千秋,令重耳万分景仰!” 管仲莞尔一笑:“公子来不是只为恭维老夫的吧?” “管相大人明察秋毫,重耳除向大人候问请安外,确实想求教于管相大人!” “请公子直言。” “自重耳投奔齐国,君上对重耳慷慨无比、款待有加,却对复国援助一事不置可否,重耳不明君上真意,还望大人指点。” 管仲呷了一口茶水,缓缓说道:“公子乃明睿之人,老夫就不拐弯抹角了。想依仗齐国援公子复国,目前不大可能。一来,若助公子复国,齐国势必兴师远征,寡君和我都已老迈,不想再辛苦征战了;二来,夷吾是由秦国纳入为君,齐国实在不想无端结怨于秦国;再者,夷吾虽是僭越之君,但已被周王封侯,齐国实在出师无名,所以……希望公子能理解寡君苦衷。” 重耳听到管相这番分析,想站在齐国的角度,确实可以理解,于是点了点头。 管仲继续说道:“但是,老夫相信,即便没有齐国,凭借公子的贤德仁义、锲而不舍,还有贤士相佐,假以天时,终究会有复国之日。” 重耳稽首再拜:“多谢管相大人指点。管相大人深谙治国之道,还望大人今后不吝赐教!” 管仲手捋雪白长髯笑道:“这个请求嘛……大概得值三个大花糕!” 重耳笑道:“多少都值!” 两人相视会心而笑。 管仲伸手打开几案上一个精致的檀木盒子,从中取出一块雕花墨玉递给重耳:“这块墨玉致密润泽、颇为罕见,上面刻有我的名字,公子拿上吧。”
“多谢大人!”重耳双手恭恭敬敬接过。 “老夫恐来日无多,一来给你留个纪念,二来公子可凭此玉,出入通行于齐国各府各司,你想了解什么、想看什么、想学什么,尽管去便是。算是一个特殊令牌。” “多谢管相大人!大人山海之恩,重耳没齿不忘!”重耳大喜过望,叩谢不止。 ………………………………………………………………………………………… 从管仲那里探明齐君真意,重耳回去跟大家交了底,大家商议后达成共识:虽然齐君眼下不打算援助复国,但至少,他们可以趁此机会实地考察和学习齐国各种先进的治国经验。有了管相赠与的特殊令牌,以后他们就方便多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重耳等人依旧每日早起健身、骑射,然后游走于齐都的各个角落,学习齐国军政各司的处民之道和足甲、足兵、足财用之道。每日考察完,大家回去便热议交流一番。若有可借鉴之处,介子推便简明扼要记录下来。 比如“齐国的政治策略,是先安内后攘外,先定国后称霸。治国方略则是全国一盘棋,先区分士、农、工、商,再区分国、都、郊、野。省刑罚、薄税敛、赦旧罪、修旧宗,使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富足安定。” “为了充实财用,齐国销山为钱,煮海为盐,以其利通于天下。以低廉的价格聚集天下百货在齐国进行贸易。为了吸引外地商贾来齐国,官府甚至专门设立女闾三百(妓院),使商旅如归、百货骈集。从而大大繁荣了齐国经济,增加了齐国税收。” “为使兵器充足,齐国实行了‘兵器赎罪’制度。犯了重罪,一副犀牛皮盔甲可赎;犯了轻罪,一副普通牛皮甲可赎;犯了小罪,一柄戟可赎;若打官司,诉讼费为一束箭……这样,既节省了官府的兵器开支和牢狱开支,又不误农时、工时,可谓各得其所,官民两利。” “为使兵丁充足,齐国实行‘寓兵于农’制度。黎民百姓之家,每五家为一轨,由轨长领导;十轨为一里,由有司领导;四里为一连,由连长领导;十连为一乡,由良人领导,依次类推。五家每家出一名精壮兵丁,每五名兵丁为一伍,听从轨长指挥;十轨就是五十兵丁,听从有司指挥;四里就是二百兵丁,听从连长指挥;十连就是两千兵丁,听从乡良人指挥;五乡就是万名兵丁,听从师长指挥;十五乡便是三万兵丁,分为上、中、下三军,听从国君及主帅指挥。利用四时农闲,通过狩猎、蹴鞠、集训等方式进行练兵。即补充了给养,又训练了军队,可谓一举两得。” …… 在齐国的考察学****启发、开阔了重耳及大家的心胸、眼界和思维。 …………………………………………………………………………………… 玫儿也不闲着,每日在公子他们出门后,她会检点仆人将各个房屋、各处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会过问廪滊数量、后厨膳食、物用分配,时不时地给大家添加几样齐国菜肴和点心,将内务管理得井井有条。余下的时间,依旧是在居室内做绣工打发时间。 一日晚间,重耳回到西屋准备睡觉,展开被子时赫然发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