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唐:开国_第十二章 决胜虎牢(2)破郑灭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决胜虎牢(2)破郑灭夏 (第5/6页)

数十万段金帛财物,全部取出,陈放于万春宫东街,让士卒来取。同时,齐善行派兵把守各个巷口、街道,规定一旦取完立刻离开,不得再入百姓家。就这样,数十万段金帛,整整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才彻底分完。

    分完财物,夏军士卒人人拿到了一笔优厚的“散伙费”,心满意得,便各自散去了。就这样,虎牢关之战幸存的夏军残部,以这样一种和平的方式,被就地遣散。接下来,齐善行便要正式献土降唐。

    不久,齐善行与右仆射裴矩、行台曹旦,率领夏国文武百官,奉窦建德的妻子曹氏以及传国八玺,还有先前消灭宇文化及时所得的全部珍宝,向唐朝请降。唐高祖李渊觉得,齐善行此人,能够认清形势,主动归降大唐,而且处理事情很有分寸。因此,唐高祖对齐善行继续委以重任,任命其为秦王左二护军,在李世民麾下效力,并对他赏赐有加。

    齐善行献土降唐,标志着河北地区完全归附于李唐,唐军不费一兵一卒,一举收服了河北全境,瓦解了夏国的政权根基。李唐王朝入主中原,破郑灭夏的最后一步,得以圆满实现,彻底大功告成!

    正所谓双喜临门,就在河北归唐不久之后,好事再度降临到唐王朝头上。武德四年五月二十一日,王世充的徐州行台、杞王王世辩,以徐、宋等三十八州之地,向唐朝投降。至此,王世充在河南的全部领地、城池、州县,悉数纳入李唐的统治范围,河南地区终于平定。

    在李世民大破夏军主力,攻取洛阳之后,唐军将士趁热打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收服河南、河北的全部地区,实现了唐王朝统一中原的战略计划,取得了东征洛阳的最终胜利。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攻取洛阳,平定中原,对于建国仅仅四年的李唐王朝而言,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这个胜利的消息,传至四海,大唐上下举国欢腾,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尤其是大唐皇帝唐高祖李渊,更是尤为兴奋。早在虎牢关之战刚刚胜利不久,唐高祖便迫不及待地写下手诏,褒奖李世民与唐军将士,并派尚书左仆射裴寂作为特使,前往洛阳,慰劳三军:

    隋氏分崩,崤函隔绝。两雄合势,一朝清荡。兵既克捷,更无死伤。无愧为臣,不忧其父,并汝功也。

    从武德三年七月,唐军正式东征洛阳开始,到武德四年五月,王世充率众投降,河北全境归附李唐。李世民率领十万唐军将士,经过长达十个月的艰苦奋战,最终一举荡平了河南王世充的郑政权、河北窦建德的夏政权,两个中原地区最大的割据军事集团。

    自此以后,中原、河北一带,基本为李唐所有。此战过后,唐王朝彻底控制了黄河流域,其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中国。大唐王朝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飞跃。

    东征洛阳,破郑灭夏的战役,是唐初统一战争中的关键一战,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场战争。洛阳之战的胜利,对于李唐王朝的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总结起来,主要有两大深远的影响。

    第一,圆满地完成了唐朝入主中原的战略规划。

    唐朝建国之初,为了一统天下,扫平群雄,唐高祖李渊制定了统一战争的总体方针:巩固关中、东征中原、再平江南。因此,唐王朝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先后消灭了陇西薛氏、河西李轨、山西刘武周等割据势力,巩固了关中地区的军事态势,为李唐大军挥师东征,剑指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

    关中局势彻底稳定之后,唐朝立即向中原大举进军。因此,李世民亲率十万唐军,东征洛阳,经过十个月的血战,终于击败了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强敌,攻下洛阳,席卷河南、河北,实现了对中原地区的统一。所以,洛阳之战的完胜,标志着李唐王朝入主中原,完成了统一大业中第二阶段的战略规划。

    第二,基本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格局。

    确切地讲,东征中原,是唐朝统一大业中关键的一步棋。此战之后,大唐一统天下之势,基本底定。其实,在唐军东征之前,王世充和窦建德,都是当世实力较强的割据枭雄,最有资格与唐朝争夺天下之主。然而,最终的结果,王世充、窦建德二人,相继败给了唐朝,双双下线,成了李唐王朝的阶下囚。

    啃下了王世充、窦建德这两块硬骨头,于唐朝而言,是一场巨大的胜利。东征的完胜,基本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格局。从此之后,唐朝一统天下的道路,将会是一马平川;再也没有任何一支割据势力,能够阻挡李唐王朝的金戈铁马。不出十年,李家父子建立的大唐王朝,必将平定四海,终结隋末唐初的纷纷乱世!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洛阳、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自己的智慧、勇猛、沉着、果敢等多方面的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致。当初,窦建德亲率十余万夏国大军,驰援洛阳;而李世民仅率3500玄甲军,抢占虎牢关天险,截击窦建德大军。结果,李世民竟然只用三千五百玄甲军,击败了窦建德的十余万兵马,创造了不朽的战争奇迹,取得了攻克洛阳,破郑灭夏的决定性胜利。

    大唐建国之后,群雄逐鹿,各地趁势而起的割据势力,对唐王朝虎视眈眈。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年轻的秦王李世民,不辞辛劳,连续领兵出征,率领唐军将士,南征北讨,荡平群寇,以神武定四方。

    从唐朝立国之初,李世民便一直驰骋于各个战场,平陇西、定河东、攻洛阳、战虎牢,陆续击败了薛仁杲、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劲敌。

    可以说,李世民为大唐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为大唐王朝兼并了一个又一个的割据政权,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天马行空的统帅魅力,在战场上造就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争神话。

    不夸张地讲,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多半都是李世民的功劳。李世民凭借着赫赫军功,打下了大唐王朝的半壁江山。甚至可以这样讲,大唐若是没有李世民,绝不会在十年之内平定四海,一统天下。

    自此,李世民的威望,日益飙升,逐渐成为了唐王朝权力核心中一位不可或缺的风云人物。特别是李世民在攻克洛阳,班师回朝时,他本人与大唐东征将士,更是受到了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一时间风光无限。

    武德四年七月初九,李世民率领十万东征大军,凯旋而归,浩浩荡荡地返回长安,正如他当初率军出征时的庄严与隆重。这支历经十个月奋战的铁血之师,最终在他们的统帅秦王李世民的带领下,立下不世之功,满载而归,结束了超过半年的远征,回到了大唐帝都长安。

    李世民率领唐军,班师回朝,长安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