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战前部署(2/3) (第2/2页)
之战,击破曹cao,南渡黄河!”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顿时惊动起来。 “春粮收获,我河北军的粮草问题得到解决,况且官渡之战我军的精锐力量并没有损失多少,此刻兵精粮足,北方平定,我军必然要将矛头对准中原!” “虽然说曹军不堪一击,但是上一次曹军既然能够击败我军,此番倒也未必十拿九稳。” 看着账下群臣热烈讨论,唇枪舌剑,往返驳接,袁熙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班底也是十分丰厚了,虽然还赶不上后世三国鼎立时期的三国阵营,但是也是手下有一帮实力将臣的一方诸侯了。 袁熙咳嗽了一声,室内的群臣顿时不做声响,有一些动作不小的武将赶紧坐了回去。 袁熙礼贤下士是不假,但是作为臣下的在这种场合就一定要给主公留足面子,保持主公的威严。礼贤下士在私下里,自然是做足分量。 “此番大势已定,我军目前需要做的,仅仅是讨论如何出兵。” 袁熙看了看手下,对崔琰说道:“季硅公,你来对诸君叙说一番我军眼下的兵力部署。” 崔琰起身,走到众人中央,从袁熙手中缓缓接过了记录着幽州军部署的竹简,开始念道。 “辽东方面,部署一万两千人,步卒五千,骑卒七千,牵招,梁博二将驻守;不可调用。” “北疆方面,部署六千人,步骑参半,田豫驻守,不可调用。” “四千兵马驻守辽西,皆为步卒。” “蓟县驻军,白马义从三千,燕云轻骑一万,步卒一万五千。”
崔琰合上了竹简:“我幽州军目前兵马总量为五万之众,这就是我军目前实际上可以调动的军队数量。” 袁熙的五百贴身大戟士以及两百多斥候营并未列入其中。 但是实际上,本来之前的幽南七郡人口总量就已经不少,再加上评定后的辽东三郡的大量中原流民以及塞外三支异族,目前属于袁熙麾下的人口总量已经接近两百万,仅仅次于冀州。 所幸此刻的河北大地并没有遭到袁家的内耗以及曹cao进攻河北的战火燃烧,因此依旧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与熊熊的生机。 袁熙点了点头。 “嗯,想必诸君也都知晓,辽东与北疆两方面的士卒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调动的,并且还要留下相当数量的兵马防卫幽州,防止黑山军卷土重来。” “我意如下,诸君静听。” “抽调辽西三千兵马,留守一千,随后以郝昭为主将,统领此三千步卒镇守代郡,防备黑山军;武安国为主将,同样领三千步卒镇守涿郡,郝昭与武安国互为呼应,如此可保广阳郡,保蓟县平安。” “本刺史亲自出征,令本部亲卫、白马义从。一万燕云轻骑、步卒一万两千,赶往邺城。” “主公,主公所带领兵马不过两万五千余众,即便袁公知道主公在北疆一役中损失惨重,但是同样的也得到了不少胡人骑兵...主公还是多带一些吧。”王凌建议道。 袁熙微微皱眉:“我军既要守护北疆,又要歼灭辽东余孽,塞外异族就算是被我军打怕了,也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而公孙家在辽东苦心经营十几年,我军一时凭借武力雷霆歼灭,但是恐怕如果除草不尽,公孙家必然死灰复燃。” “幽州留下一定数量的兵马也是有必要的,我军向来奉行精兵策略,二百万丁口,若是按照袁公路的性子,足够他拉起来三十万大军!我军目前只有五万,不论是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是上上之选。” 普遍来说,十人养一兵基本上是负担的极限,若是少了,那么这名士兵的装备就更加精良,若是多了,人民负担就会加重。 而目前,袁熙以二百万丁口养了五万军队,乃是二十人养一兵,十足的精兵政策。 “我军目前的情况来说,足以蓄养十万大军,虽然主公一向实施仁政,慈悲为本,但是末将还是希望主公能够再从预备役中召集一万军队。” 前文中提过,袁熙早就安排专人,对二十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适龄男子编近了预备役军队之中,尽得青壮三十万,月月定期cao练,已经具备了最基础的军事素养。 袁熙想了想,最终还是从预备役中择优录取,挑选了二十五至三十岁之间,家中尚有兄弟的一万青壮男子变为幽州步卒,拿出了武备库中的武器加以武装,这就造就了一支一万人的步卒,虽然还称不上是精兵,但也比之一般的辅兵强得多,健壮的体格,精良的武备,在经过了一场血与火的磨练之后,就足以造就一支精兵。 随后,携带着三万五千步骑大军,幽州刺史袁熙浩浩荡荡,赶往邺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