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_第一百五十五章 传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五章 传言 (第1/3页)

    当孙交来到暖阁时,朱厚连忙询问起来,却发现孙交居然对此情况丝毫不知情,在朱厚怒视之下,孙交慌忙请罪起来,最后在朱厚的命令下,马上返回户部,开始让户部的官员们调查这件事情来,而朱厚与几位大学士的廷会也随之草草散去。

    不过事实证明张信并没有胡说,经过户部官员加班加点的翻阅查寻之后,孙交惊奇的发现,皇帝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错,连忙写一份奏折上报朱厚,看着一份准确详细的奏折,朱厚当然表示满意,再次召见几位大学士。

    几个大学士看到折子之后,这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民间土地兼并以及隐瞒自家耕田的现象他们早就有所耳闻,只是没有想到居然有这么严重罢了,居然有全国一半耕田这么多,这才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几位学士可有解决此事的办法?”满意的看着几人沉重的脸色,朱厚轻轻的询问起来,虽然他已经明白该怎样做,但还是希望能从几人的口中说出来。

    “事关重大,臣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对策来。”看到朱厚咨询的目光,蒋冕轻轻垂头,小心翼翼的说道。

    在场的几人不是什么热血青年,自然明白能这件事情复杂之处,胆敢隐瞒耕田不上报朝廷的,除了地方的一些豪强乡绅,那就是名门大族,权贵之地啦,这些人的关系与地方及中央错综复杂,不是那么容易动的。

    “杨首辅认为如何?”朱厚没有听出蒋冕推脱之意,便询问起杨廷和来。

    “此事涉及国本,不如召集群臣廷议决定吧。”沉吟片刻,杨廷和抚须说道,为官多年他自然明白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需要思考,协调。不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调查清楚,那就没有办法解决此事。

    “你们也是这个意见?”费宏、毛纪点头之后,朱厚发觉有些不对劲了,平时有事情的时候,这几人总是争相献策,今天怎么推脱起来。

    “皇上。这件事情很……复杂,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解决的。”察觉到朱厚的愠色,费宏吞吞吐吐的解释起来。

    “你们先回去吧,容朕再思虑清楚。”朱厚面无表情的摆手说道,待几个阁臣离去之后,心中地火气慢慢的升腾起来。

    “黄锦。摆驾清宁宫。”勉强批阅几本奏折之后。朱厚再也按捺不住。起身拂袖说道。声音之中带着一股怒气。

    “皇上起驾清宁宫。”黄锦不敢怠慢。连忙高喊起来道。暖阁外地太监宫女纷纷涌了进来。为朱厚披上冬衣之后。在太监地开路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清宁宫。而清宁宫地内侍宫女们听到动静。等朱厚地抵达时。已经站在宫外两旁迎候。在众人地参拜声中。朱厚走进了清宁宫内去向蒋后请安。见礼之后。朱厚沉默不语。面无笑意。一看就知道是心情不好。

    “你们先下去。”蒋后细心地发现朱厚脸上愁虑之色。不由轻轻挥手吩咐说道。雍容华贵之气毕露。服侍一旁地宫婢们自然明白怎么回事。迈着轻盈地步伐退了下去。

    “儿。怎么了?”蒋后慈声问道。不管朱厚如今是什么身份。但还是自己儿子。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也不能让他受委曲。

    朱厚叹气。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蒋后。虽然说后宫不许干涉朝政。但是这条规矩从来没有被皇帝们遵守过。哪怕是当初地制定者明太祖朱元璋。有地时候也会听从马皇后地意见行事。况且内宫之中寂寞非常。皇帝也是人。有地时候也想找个人倾诉。但是软弱地一面当然不能在臣子面前流露出来。那只有向自己亲人述说了。希望能从亲人那里得到安慰。

    “赋税不足。额田减半。这问题确实很严重。一定要尽快解决啊”蒋后并非是对世事一无所知地人。自然明白国库空虚对于朝廷皇帝意味着什么。

    “连母后都知道这事不能耽搁,但是内阁地几个辅臣却在推诿不已。”朱厚刚刚恢复平静的脸上又泛起红潮来,情绪激动不已。

    “儿,想必几位学士也有他们的顾虑,毕竟这件事情也不好办啊。”蒋后幽幽说道,想起兴王府中的庄园田册。

    “再怎么难办也要解决,张侍读说了,再拖延下去的话,明年朕的太仓内帑恐怕连一两银子都找不到啦。”朱厚忧虑夸大其词说道,显然对张信的话深信不疑。

    “张信是怎么说的?你和我说说。”蒋后皱眉说道,事情还不至于这么严重吧,朱厚郑重点头,把张信的那一番话转述给蒋后知道。

    “明年地赋税减半,都不知后年该如何度过。”想到国库里聊聊无几的存银,朱厚不禁发愁起来,其实朱厚只要去找户部尚书孙交询问一遍,就知道事情根本不会如此,因为张信所说的都是平均定额,是把正德朝十几年来的赋税使用情况综合起来之后得出的平均数,而实际情况根本不会是这样的,朱厚的担心不可能实现。

    “那儿你可有解决的办法?”若是论起权谋手段蒋后也不差,但是对数量概率之类的知之不深,听完朱厚地复述之后也觉得事情真的非常紧急,连忙关切的询问起来。

    “朕决定清量天下田地,重新编造鱼鳞图册,以后就按图册征税。”朱厚语气坚定说道,清查出被隐瞒住的额田,这样的话虽然赋税减半,但是实际的收上来的粮银不会少,而且后明再征收,国库岂不是充裕起来。

    “儿,这样做恐怕很难。”蒋后沉吟片刻,最后才叹气说道:“我虽然不懂治国之道,但是也明白你这样做,肯定会有许多人反对的,恐怕也包括各地的宗室。”

    “这与宗室有什么关系?”朱厚疑惑问道。现在地朱厚因为执政日短,还没有完全清楚自己这么做会产生什么样地影响,若是再过几年,他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听信张信地话,而是和几个内阁学士一样,要等考虑周详之后再做决定。

    “胆敢隐瞒额田。而当地官衙却不敢追究地,恐怕不是宗室,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