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求生日记_禁止令 作者:炎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禁止令 作者:炎凉 (第2/3页)

亲近

    这是第三个禁止令。有些父母本身非常不善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肢体接触,如拥抱、亲吻。小时候,父母亲越少与你有肢体上的接触,这个“不要亲近”的禁止令对你的影响就越大。

    或者有些时候父母无心的一些举止,比如当mama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你因为没有人陪你玩,跑到厨房来对mama说:“mama,我一个人在外面好无聊喔!你可不可以陪我玩?”而mama在厨房里又热又急,便大声对你说:“走开啦,你没看见我在忙呀!”

    类似这样的状况很可能发生在你小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周围的父母长辈们不自觉地就让我们接受到这样的讯息,成人在焦虑状况下无心的喝责,孩子可能诠释为“不要亲近”的讯息。

    这个“不要亲近”的禁止令对我们长大之后的影响是,我们会有与人接近或接触上的困扰,尤其是那些你越喜欢或是越有权威的人,你在与他们接近时,心中会感到十分害怕和紧张。

    一个被爱、被尊重、在充分滋养下长在的个体,所展现出来的自信及亲密度,与经过疗程、自我努力后达到自信的人是不同的,后者会让人感到其中的辛苦、不自然。

    而一个被尊重长大的人可以很自然的与人亲近,也会尊重别人的界线,这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颉颃禁止令的人,其原始创伤仍在,常常过一阵子又会掉回原点,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很重要的是接触自己每一个真实的片刻,我现在是什么就是什么,先了解与承认这事实,就是一个起步。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用自己期许的生命品质来代替真相,很努力想成为自己期许的人,如果说们把现在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压到意识底层,那些被压抑的部分有一天是会反扑、爆发的,这在关系里绝非是建设性的。

    不要属于我们

    第四个禁止令是不要属于我们。如果小时候你的父母比较偏心,小时候你甚至曾经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爸爸mama亲生的?否则的话为什么……有时父母也许只是开一些玩笑说:“你根本不像我们的孩子”或许有被兄弟姐妹或其他小朋友排斥的经验。你的生命里就开始会有这个“不要属于我们”的禁止令。

    比如每次父母在分桔片,于是你就开始怀疑父母是不是比较不爱你,而这个“不要属于我们”的禁止令便开始在你的生命中产生了强化作用,你会不断地去采集父母对你比较不好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与怀疑。

    长大之后,这个禁止令对我们的影响是:我们很难有归属感。在团体里、人群中,或是在你与别人的互动关系中,你总是感到与人格格不入。

    例如,有些人进入一家企业或一家公司中,他马上就很自然的把公司当家,并且很快地融入整个企业的团体活动中,可是有些人在公司工作了三年,五年之后,仍然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企业团体。就像有些女人已经结婚十几年,却还是觉得自己在先生的家里像个外人;但也有些女性出嫁之后便很快地融入了先生的家庭里,与婆婆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母亲与女儿一样的亲密。这个不要属于我们的禁止令造成了其中的一些差异。

    不要长大

    这是第五个禁止令。有些常常被夸为天真、可爱的人,尤其是排行最小的孩子特别容易有这个“不要长大”的禁止令。有些父母很需要孩子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才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有价值。所以,每次你要自己独立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会被否定;当你选择倚赖父母,听从他们给你的意见,照他们所安排的路走时,反面能够从父母那儿得到认同

    我的母亲现在面临这种不再被孩子需要的强烈恐惧感。她是长女,从小肩负全家人的生计,后来结婚,辛苦地养育五个孩子长大成人,在她的生命里,她的自我价值感就是在不断的付出,所以当我们这些孩子都成人了,她就开始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而她过去所建立起来的自我价值感也随着我们的长大一点一滴地崩溃。

    这个禁止令对我们长大之后的影响是:我们会比较依赖、优柔寡断,遇到问题时,很容易选择逃避退缩的方式,害怕承担责任与面对问题。但是,有一些人当他内在的力量造成反动时,他会变得承担过多的责任,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又因为他很讨厌自己内在优柔寡断的部分,所以在做决定时,往往又变得很冲动、草率。

    不要像个孩子

    第六个禁止令是“不要像个孩子”这个禁止令看起来和第五个禁止令好像互相矛盾但如果这两个禁止令同时都很明显地在你身上出来的话,请不要怀疑,因为你在家庭中的父母长辈们可能给你不同的管教方式,以至于你同时拥有这两个禁止令。

    例如在你家中,奶奶特别疼你,所以在她眼中,你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可是,你的父母希望你长大,成熟一些。这是形成两个禁止令同时存在的原因,请不要担心。

    这个“不要像个孩子”的禁止令,形成在你童年时期,每当你展现出孩子般的活泼、自在的本性时,却遭到父母严厉的责斥与喝阻,于是,这个禁止令就开始进入你幼小的生命。通常“不要像个孩子”这个禁止令,会特别容易出现在长子或长女身上,父母亲会经常告诫家中的老大要懂得料理家物或是要当弟弟meimei的榜样等。

    当这个禁止令进入我们的生命,对我们长大之后的影响是,我们会变得很难快乐起来,因为在孩提时期,内在那个快乐的本质已经一点一滴地被这个禁止令扼杀了。

    不要感觉

    二十世纪末最大的反讽,就是人类发现感觉比理性更重要,但在过去的几百年历史里,几乎都认为“感觉无用论”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许多人从小在表达感觉上备受挫折;有些父母把情绪视得毒蛇猛兽,他们没有办法自然地接受孩子内心真实的情绪展现,所以当孩子自己表达内在感觉和需求时,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去扼杀或阻止孩子将真实的情绪流露出来。

    当孩子难过时,采用交易式的父母会说:“你不哭,mama就给你买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