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崛起_第五十七章 瞭望台行动(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瞭望台行动(13) (第2/2页)

-34坦克装备的76MM主炮可以轻易的击穿四号坦克。

    然而战斗开始后,战局并没有按意料中的情况发展,D军利用夜色的掩护,成功地突进到T-34坦克的战斗队形里,与S军进行短兵相接。

    在这样的距离,D军的四号坦克主炮完全可以击穿T-34坦克的正面装甲,这样,S军的优势被抵消了,双方拼的是训练水平和意志。

    短暂而激烈的坦克对决很快就结束了,参与战斗的31辆T-34坦克中有26辆损毁,还有11辆装甲车被摧毁,而D军仅仅损失5辆坦克。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是原因是S军的训练水平不高,后勤保障能力低下,再加上指挥员临战应变能力不强,面对突然出现的D军坦克自己先乱了阵脚,更不知如何指挥战斗。所有这些,与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D军相比都有明显的差距,所以就吃了大亏。

    这次反击彻底打乱了S军进攻节凑,使其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第140机械化旅在此战后仅剩5辆坦克可用,已无力再发起进攻。

    在希奥利艾的北部,D军第36装甲掷弹师在师长布申哈根少将的指挥下,也于8日凌晨3点击溃了S军第139机械化旅的阻击,并成功地与城内的守军汇合。

    这样,希奥利艾的危机就基本解除了。

    也是在8日凌晨3点过后,D军第4批登陆部队已抵达,这批部队包括第321步兵师以及一批重装备。

    至此,原定的登陆部队就全员实装实现登陆。这些部队包括第27、36装甲掷弹师、第119、261、321步兵师、第1陆战师和第6伞兵师,共计7个师的兵力。

    尽管战役的第一阶段是成功的,但是距离既定战役目标还远未达成。

    其中,从左路进攻的第27装甲掷弹师虽已推进到叶尔加瓦一带,但是态势上依然落后了将近40公里,使得第36装甲掷弹师的左翼完全暴露了。致使D军不得不调出第261步兵师防守左翼。

    不过在叶尔加瓦方向,第27装甲掷弹师还是歼灭了S军的第118摩步旅,此时正与该城守军第201步兵师和第59民兵师激战。

    9月10日,D军第321步兵师接手第36装甲掷弹师在希奥利艾的防务,后者随即向明斯克方向推进。

    不过很快该师就遇到了极为顽强的抵抗,进攻一度受阻,战至下午,布申哈根师长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撤回了出发阵地。

    为了进一步摸清当面S军的实力,第36侦察营派出小分队秘密抓捕俘虏,审讯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却让师指挥部的人都大吃一惊。

    原来,利用这几天的时间,S军的第32集团军主力已抵达战场,仅部署在第36装甲掷弹师的正面就有3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旅、1个坦克团和1个自行反坦克团,另外还有3个民兵师。

    S军组建新部队的速度之快,不得不让D军也为之赞叹。

    此时在整个登陆战场,S军的实力已非常强大,南面有第32集团,东面有第20集团军,其正规军番号就有近30个师旅的部队,另外还有13个民兵师配合作战,而D军仅有7个师的兵力。

    双方数量过于悬殊,而且根据空中侦查,还有数量不明的S军在源源不断地向这里集结。

    从这些情况看,D军不要说推进,就是守住现有的阵地都有困难。

    更为严重的是,D军两路突击集群相距竟达80多公里,而在这里防御的仅有第261步兵师,防线漏洞太大。尤其是右路集群,位置已过于靠前,随时有被敌人包抄的危险。

    查明这些情况后,D军第5军军长里希滕菲尔斯上将当机立断,于当天夜里就一边命令前线各部向图库姆斯-萨尔杜斯一线撤退,一边向上级指挥部报告并请求支援。

    就在D军撤出阵地2个小时后,即11日凌晨1点,S军发动了自登陆作战打响以来最大规模也是最凶猛的反击。漫天的炮火让已在10多公里远的D军都感到后怕。

    不过此时阵地上已空无一人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