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崛起_第五十八章 瞭望台行动(1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瞭望台行动(14) (第1/2页)

    里希滕菲尔斯上将的报告很快就转达了D军最高统帅部。

    “真没想到S军的反应速度及动员后备力量的能力都比原先估计的要高,是我的工作失职了”卡尔藤布隆首先检讨地说。作为谍报局长,情报分析与现实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确实是一种失职。

    “现在不是追究谁的责任的时候,这个局面也不仅是情报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关键,所以诸位都发表自己的意见”阿曼德边说着,边宽容地看了一眼卡尔藤布隆。

    失利的原因有很多,确实也不能全怪罪于情报部门。

    “登陆行动的第一阶段还是成功的,只是从目前情况看,继续执行第二阶段的任务就不现实了。”总参谋长布隆伯格也说话了。他接着说“虽然如此,但是登陆部队以7个师的兵力,吸引了敌军近40个师的兵力,而且敌人还在加强兵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正面战场的压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细想,如果敌人把这股力量投入正面战场,很可能会对我军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当然,鉴于目前情况已发生变化,我认为可以考虑改变既定计划,就是让登陆部队继续吸引大批敌军,而且可以再往北面后撤一些,让这些敌军尽量远离正面的主战场,一来可以减轻主力的压力,二来等主力推进到S联本土时,再与主力一起夹击这支敌军。”

    “也就是说登陆部队将执行的是牵制性任务?”阿曼德追问道。

    “是的”

    “诸位还有其他意见吗?”

    “我没意见”海军司令雷德尔最先表态。

    “没意见”。。。。。。

    其他各大员都纷纷表态。

    当然,按照原先的计划,登陆部队执行的是深入内陆截击敌主力的任务。而现在只是在沿海地区实施牵制性的任务,两者相比,海军的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毕竟,部队在港口附近作战,补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同时对于登陆部队来说,执行后者的任务也要容易得多,危险也低得多。毕竟,在这种条件下再让登陆部队执行原计划,就等于让这支部队送死差不多。

    所以总参谋长的提议大家一致同意。

    不仅任务减轻了,增援的部队也立刻出发。因为要是被敌军突破防线,对于登陆部队来说也将是一场灾难,所以必须确保这支部队能顶住敌人的进攻。

    当命令下达后,D军第5军及第1陆战师已有序向北面撤退了,与此同时,‘贝利’野战机场也是一片繁忙,日夜都有飞机起降,大量的补充兵力和装备源源不断地空运过来,飞机返程时顺便带走伤员。由于机场过于繁忙,无法满足过多的飞机起降,所以大部分补给物资都是直接空投的。

    自从接到新的任务后,里希滕菲尔斯上将命令部队交替抵抗,边打边撤,于9月15日撤退到了塔尔西-库尔迪加一线,里希滕菲尔斯上将选择在这里固守是有道理的。

    此时D军控制的登陆场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约4000多平方公里,以目前的兵力,控制这样的面积正好适合。而此时第27军的第120、197步兵师已先后抵达,该军军部及军长法尔肯霍斯特中将也随同抵达,第36装甲掷弹师也随即归建。为了便于指挥,所有在登陆场的部队依然统一由里希滕菲尔斯上将指挥。

    这两个新锐的师都分别布防在塔尔西和库尔迪加两个关键位置,从前线撤回的其他几个师都已连续作战了多天,急需休整和补充。

    此时在登陆场内的D军已实力大增,由于大批补充兵力和装备的运抵,各师都恢复到满编状态,仅坦克和突击炮就各有280辆,105MM榴弹炮320门,另还有约300门50MM反坦克炮和48门88MM高射炮,总兵力约10万人。

    此外,‘贝利’野战机场的设施及后勤保障能力已基本达到实战要求,使得进驻的3个飞行中队随时可以支援战斗,再加上经过数天时间修筑的防御阵地,现在的塔尔西-库尔迪加这条防线,虽不能说是固若金汤,但是里希滕菲尔斯上将相信,如果敌人要进攻,必将要在这里碰得头破血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